又无德,将来赵氏交到他手里,我实在不放心,你培养一下奕儿吧,我多活几年,到时候直接越过济之把爵位给奕儿。」
赵仲舆:……看出来了,他是一点都看不上赵济啊。
赵奕还年少,且和赵和贞年岁差不多,他想把几个孩子放在一起教养,培养培养感情,他继承家业或许比赵济继承要好很多。
赵仲舆既愤怒又不服气,认为这是兄长对他的偏见,从而延续到了他子孙身上。
赵济的确不如赵治聪慧,可也差不到哪里去。
赵济的表现和赵治相比自然差许多,但放在一众世家子弟身上,却是相差不大,而赵奕,还未来得及显露太多的性格特点。
赵长舆和赵仲舆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徘徊,说要教育子孙,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亲自教养。
他们直接将人丢给请来的先生,偶尔听先生的禀报而已。
赵和贞在一众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
她不仅文课学得好,武课也学得不错,剑术不在赵奕之下,兄妹俩对打竟是不相上下,而她的骑射还在赵奕之上。赵长舆知道后特意叫来先生,让他给赵和贞开小灶,然后告诉赵和贞,「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想经得起风雨,要学会藏身于林中,专注发展根基,只要扎得
够深,再大的风雨也摧不动你。」
赵和贞:「要是被拦腰截断呢?」
「不是连根拔起,断了就还能再长,只要活着便可从头开始。」
赵和贞听他的,开始收敛锋芒,学会隐藏自己的本事,更学会了暗搓搓针对她那些堂兄弟姐妹。
赵长舆:……
心好累,算了,随他们去吧,孩子大了根本管不了。
赵长舆决定给赵和贞找个厚道的夫家,将来要是她那些心机手段被人发现,也能容忍她。
他计划得很好,却没料到变故突生。
东海王司马越和成都王司马颖打得脑浆都要出来了,司马颙趁机挟持皇帝跑了。
朝臣们心慌慌,一边想要调停战事,一边想要把皇帝给救出来。
几个王爷间打了两年,赵长舆跟着被挟持的皇帝东奔西跑,阴差阳错之下,东海王司马越侥幸获得胜利,大军卷着皇帝和朝臣重新回到洛阳。
此时,几个孩子都已长大,赵长舆都没来得及过问他们这两年的学业和生活,皇帝就被司马越毒死了。
赵长舆:……
一番朝斗后,司马越从还幸存的皇弟中选了司马炽即位,他总摄朝政。
赵长舆劳累多年,新帝即位后,身体便到了极限,终于病倒,只能卧病在家。
而此时,因连年内战,长安粮荒严重,各地流民因新帝即位,怀着一丝希望冲到洛阳,想要求一线生机。新帝虽即位,司马越虽然总摄朝政了,但洛阳也并不安定,他几乎不控制手下将士,以致大军如匪,到处抢掠百姓,还有些许散兵未被剿灭,所
以洛阳城拒
绝流民进入,城中的百姓,除非是必须讨生活出城的,不然没人往城外去。
赵二郎就是在此时被人骗到城外。
等赵和贞知道时,人已经在城门口了,她只能急忙去追。
赵和贞坠马受伤被抬回家,赵长舆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他立即让人去请太医,中间,她一度失去呼吸和心跳,所以哪怕后来太医说她只是骨折,脑子被撞击,但问题也不大时,赵长舆依旧出离愤怒。
他愿意将家业交给二房,那也是在保全大房的前提下。
吴氏和侄孙女如此作为,实在令他寒心,更让他寒心的是,赵济和赵奕在知道实情之后选择了隐瞒,替她们母女扫清痕迹,还反过来对付王氏母女。
赵长舆齿冷。
从这一刻起,他对自己的决定产生怀疑,也是从这一刻开始,他彻底不信任赵仲舆和赵济父子。
所以在褪掉伪装,放出隐藏性格的孙女找上门来时,赵长舆选择了她,选择了冒天下之大不韪。
既然家业不能交给一个傻子,交给二房也难以善终,那不如,就直接交给孙女吧。
什么女子总要出嫁,外嫁之女不能取家族根本之类的屁话,他全都丢到了一边。
这世上的规矩,只有大部份人遵守才叫规矩,否则,规矩都是用来打破的。
皇帝至高无上,但看先帝,他这一生高在何处?
所以连君臣规矩都打破了,君不似君,臣不似臣,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