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张旭询问他与裴旻之间的剑术差距。

  犹记得张旭当时说“论及诗词才学,你胜他些许,但这剑术……便是做你师傅,都绰绰有余!”

  当时他是一脸不信,之前也觉得略微夸张,直到现在他方才清楚,这绰绰有余没有半分的虚假。

  回念于此,李白对着裴旻深深作揖道:“如白愿出兄长门下,望兄长不弃……”

  裴旻见李白如此慎重,也大感意外。

  昨夜他好好想过了,李白的未来他没有必要横加干涉,一切皆凭其自己决定。

  若李白有心游历天下,那便无需强留,让他如历史上一般,游走天下,成为一代诗仙。

  倘若李白愿意在陇右任职,也没必要瞻前顾后的拒绝。

  以李白的才学,就算失去了行走天下的历练,诗词方面也不可能荒废。

  至多史上会少了许多如这样写景抒情的诗句,但可能多许多这般的边塞诗。反正历史已经大改,会不会出现都犹未可知,何必在乎细节?

  不过因为自己之故,李白十七出蜀,比之历史上的二十四岁辞亲远游,提早了五六年。

  此时李白的剑术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可以精进之处。

  万一李白一个点背,因为剑术不及,英年早逝,那罪过可就大了。

  真是如此,将会是大唐诗坛最大的损失,也将是杜甫最大的悲哀。

  李杜李杜,没了李,仅有一个杜,岂不寂寞?

  当然这一切都是裴旻的胡思乱想,但为了避免这点,他决定指点李白剑术,却不想居然折服了这位心高气傲的一代诗仙,动了拜师之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