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珩连续多日畅谈后,廖现推出了新政——

  刚刚入冬,天气变得又冷又干。

  太和殿内烧起了炭火,银炭入火,劈里啪啦直冒火星。

  殿内,朝臣们分站在两侧。

  大殿正中,一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挺着胸膛,目光认真的望着大殿之上,那名身着龙袍,凤眼如炬的年轻人。

  “如今大晋国库空虚,百姓生活艰难,为大晋未来着想,朕与廖大人商议,决定开辟新的法规。”

  众人不约而同朝两人看去。

  他们目光有些带着嘲讽,有些带着诧异,有些带着兴奋。众生百态,也不过如此。

  “廖大人,请公布变法内容。”林珩抬手示意。

  “是。”廖现先行一礼,才朗声道,“如今大晋有多起土地合并,且还有些人隐瞒不报。大晋开国,占地只有三百万公顷,扶光女帝南征北战,单单是农田,便扩充至九百万公顷。按理来说,大晋能收上来的税十分可观。可即便先帝如何苛政,国库仍充裕不起来。根据老陈调查,收上来的税只有四百万公顷的,连一半都达不到。”

  林珩耳朵微动,他甚至能听到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隐瞒不报,这些税收便皆落在了无辜百姓身上。百姓苦,却又无力与朝堂作对。”廖现声音嘶哑,“臣要求,丈量土地,清查隐匿田地者,将隐匿的土地上缴于朝堂。由朝堂分配给农户,农户每年少量付租金,且在阳春三月可向朝堂借粮,秋收时节连本带利再还给朝堂。”

  “其次,对各个官员每月实施考核……”

  “哼~廖大人这是想公报私仇?”

  话未说完,便有官员出言讥讽。

  那官员身着绯袍,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李大人想多了,臣从不做以权谋私的事。”廖现道。

  李万,吏部尚书,也是廖现现在的所属领导。林珩干咳一声,“此变法,是朕一手策划,不参杂公私。”

  “陛下,大晋从未有过这样的考核。这样,臣子每日都想着考核,岂不是乱套?”

  “从未有,不代表不能有。”林珩觉得自己跟程慕清在一起后,嘴皮子都厉害了许多。他挺了挺腰板,“为了更好的大晋,必须挑出个优胜劣汰。”

  “陛下,您说的对,我们定会好好遵从。”曹达笑着回应。

  “曹大人,您平时都看些什么书?”李万看他,皮笑肉不笑,“我回去,也让我家的奴才学学。”

  “好啊,下官下朝后,便将书送到李府。”

  朝中空气凝滞,一时间竟有些剑拔弩张。

  “廖大人,可还有什么新政?”逢耀忽然站出来,朗声询问。

  廖现对他微微颔首,说道,“暂时只有这两条。”

  光是这两条,便够干一年半载的了。

  “若实行顺利,朕有意负担百姓一部分看病钱。”林珩道,“百姓可每年交一部分保费。以后若是生病,朝堂则会出与之比更高的费用医治。”

  “这是好事。”逢耀忍不住点头。

  “但这些都是后话,这都需要大晋强盛。”廖现打断他美好的幻想。

  “大晋必定能繁盛。”逢耀到底是年轻人,年轻气盛。

  “逢大人有意参与变法?”林珩问。

  “有,很有!”逢耀目光灼灼,他抬起头,正好对上了林珩的眼睛,“臣支持!”

  “臣也愿助陛下一臂之力。”徐锦也跟着站了出来。

  “嗯。”见到提,林珩眼中闪出藏不住的厌烦。

  他知道他与清清没什么,但一想到在他不在的时间里,清清曾对他有好感,心中还是会忍不住妒忌。

  “朕与廖大人秉烛夜谈,决定将金州作为第一个实施地点。”林珩开口,“择日,朕会与你们共同前往。”

  “陛下金尊玉贵,怎能同行?”有臣子笑盈盈道。

  “那你替朕去?”林珩语气冷淡。

  “臣不敢。”那臣子连忙说道。

  “事情既定,散了吧。”林珩起身,背过手,转身离开。

  待他离开,众臣子才陆陆续续下朝。

  吏部尚书李万一边走下台阶,一边与身旁的礼部尚书卢映说道,“你说陛下这是做什么?该什么法?那个什么廖现,明明是我手下的人,现在直接飞黄腾达,成了顺帝的走狗!”

  “嘘!”卢映按着他的胳膊,“小心让人听到。”

  “那又如何?林珩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我们这些人将他推上去。”李万眯起眼,“这个皇帝不行,我们可以改立下一个。”

  “这可不行。”卢映摇头,“他是太后唯一的儿子,也是唯一的正统。”新笔趣阁

  “谁说一定要嫡子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