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番外篇·交接(为白银盟主“公子WV”加更)(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事实上,高家的几个兄弟,以及李长宜的两个同母弟十郎、十三郎也在酒楼间,但李长宜显然有些话是想与高安庆单独聊。

    “能吃辣吗?”

    自辣椒被带回来,这几年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高安庆笑应道:“能吃一些,辣椒在我们那推广得也快,祛湿用的,如今别人怕辣,但云南人不怕辣。”

    李长宜笑着点了菜,道:“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汉中见过表兄,后来是在长安,今日是我们第三次相处吧?”

    “是啊。”高安庆低声道:“高家不像张家久在北方,让殿下受委屈了……”

    李长宜连忙抬手摆了摆,道:“没有委屈,二弟对我只有鞭策,这是实话。反倒是朝廷一直未册封你为世子,你可委屈?”

    高安庆一愣,道:“征东瀛之后,陛下以州县治之,包括诸皇子也未得封王。由此可见,未册封世子关乎国策而非针对高家,我不会因此委屈。”

    李长宜抬起酒壶,才要给高安庆斟。

    “我来。”高安庆连忙接过。

    “并非是完全不分封。”李长宜道:“近年来,重臣们常常在讨论此事。事实上,父皇并非完全不分封。当是朝廷力所能及之地,以州县治之。而远疆之地,终究还是要靠分封来屏藩中枢。”

    他说着,接过高安庆斟好的酒,抿了一口。

    “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赵宋便是唯恐边帅倚兵,不敢放权,故而一旦四夷有警,则社稷不守。国家得有屏藩,才能免于外族入侵,才能不失开拓之心……需要有忠心可信的屏藩。”

    高安庆因听到这些话有些紧张,不知所言。

    过了一会,店家上了菜。

    李长宜不欲让外人在场,遂让店家退下去。

    高安庆连忙起身涮肉。

    李长宜又抿了一口酒,默默看了高安庆一会,开口道:“我总觉得高家诸人身上都有种不争不抢的感觉。”

    “殿下何出此言?”

    “母后便是如此,我从来没见到她对谁发怒。”李长宜说着,脸上不由露出了微笑,喃喃道:“宫娥们都说,‘皇后娘娘是观音菩萨在世’。”

    高安庆点了点头,不知该如何应,道:“是啊。”

    “二舅与舅母也是,二舅少有与人争功,平江南时不急不徐,当了云南王,请封世子这么多年没动静,也不见他不快。舅母的娘家丢了段氏的江山,却从来对二舅一句怨言也无。还有表兄你,功利心不重。”

    “许是因为大理向佛,多是这样的性子。”高安庆想了想,自我评价道:“我似乎……有些无趣?”

    “一点点。”李长宜笑笑,举杯,与高安庆碰了一下。

    ~~

    次日。

    李长宜从榻上醒来,便听刘姄取笑道:“殿下昨日喝了多少?竟是让人扶到门边,还真是一年就要醉一次不成?”

    “今年有进步,喝了五杯。”

    “在外醉倒了就是不行。”刘姄脸色一沉,道:“万一出了事怎好?”

    “无妨。”李长宜低声自语道:“我若连在他面前醉倒都不敢,往后岂敢将西南屏藩交给高家?”

    “我看啊,殿下就是逞能。”

    “我看人的眼光该是准的。”

    “所以呢?”

    李长宜起身道:“我打算写封奏章,请征缅甸。”

    ~~

    建统十九年的春天,因李长宜的一封奏章,举朝哗然。

    李长靖、张弘略立即拉拢了一批反对征缅的臣子,打压太子在朝中的势力。

    有的官员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并无国力征缅;有的则认为缅甸并不值得征伐……虽说无心,皆指出了太子在这一事上的错误。

    而有的官员则是直言“太子因高家的关系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断”。

    于是,不仅是太子,高家也受到了连番弹劾,众官员皆知高长寿难以对付,矛头纷纷指向高安庆。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对太子的威信已产生了颇严重的影响。

    这是李长靖平生中最接近夺嫡希望的一次。

    然而,随着一封消息传到京城,这一切舆论也就戛然而止了。

    “缅甸国趁云南王不在,出兵四万、战象八百,攻大唐盈江、金齿、勐班诸地!”

    “……”

    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发动战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