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无敌战舰(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平民百姓这时候遭了殃,绝大多数人家的男丁都被指派了徭役。

    而南京城方向,朱浩麾下兵马推进相对顺畅多了。

    一切就在于现在大明朝廷上下根本顾不上南京,有点让南京自生自灭的意思,而朱浩麾下进攻南京的兵马也没什么太大的顾虑,出兵更是简单直接,暴力推进,中途不需要停顿,兵马和粮草完全能满足需求。

    短短四天内兵马便杀到南京城下。

    南京城内,此时集结了六七万大军,不过半数都是临时征调,说有多少实力根本就是虚妄,这跟南京多年未曾遭遇过像样的战事有关,碰上外敌来犯这种事,从南六部到守备府,再到下边的卫所,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乱成一团。

    南京守备管辖的兵马缺衣少粮,武器装备更是参差不齐,许多卫所兵不得不拿着镰刀、锄头接受召唤,参与城防,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还没有知兵的名将坐镇,恐怕很难支应。

    攻城战展开。

    简单而又粗暴。

    来就是狂轰滥炸,炸的是城墙,不用上前埋设炸药,而是直接用火炮轰,炮弹装填的一律是黄火药,爆炸后威力巨大,一个时辰发射超过五千枚炮弹,针对的方向只在某一面城墙。

    一个时辰后,这个方向一里地的城墙便被炸平,露出了城里的民居。

    城中守军从来没见过这种程度的狂轰滥炸,吓得屁滚尿流,许多城墙上人都跑光了。好在轰炸结束,城外兵马并没有趁机掩杀进城,而是派出了“使者”。

    使者皮肤呈黄褐色,面部颧骨较高,眼窝深陷,鼻子宽阔,嘴唇厚实,明显不像是大明子民,而是会说大明语言的“外夷”。此人带着节杖进城,没人敢阻拦,他穿过破损的城墙,进入城内,带去朱浩提前写好的信函,当然不是以朱浩的名义,而是以殷商后人自居,华夏帝国敦促大明臣民投降,以换得安宁。

    ……

    ……

    南京战事在城墙轰塌后,暂告一段落。

    不打了!

    朱浩的陆军驻扎在南京城东北方神策门外开阔地带,水军主力则游弋在长江上,堵住了上元门和外金川门,以及几条连通金陵内河的河道。

    与此同时,陆完亲率的大明南方兵马,自福建赶了过来。

    陆完集结了超过一百条战船,在担任监军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骆安监督下,对朱浩的船队展开偷袭。

    但他们显然高估了自己隐藏行踪的能力。

    陆完所部其实一直都在朱浩水军的严密监视下,开战后,朱浩这边无须额外调度太多船只,只派出一条船迎战。

    乃一条钢铁巨舰。

    这条大铁船上配备了重炮,甲板上一个士兵都看不到,从五里之外就开炮,炮弹烈度明显超过了大明战船的承受范围,一炮下去,船只就被洞穿,船上的士兵只有乘坐小船逃命一个选项,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一条船对战大明近百条船。

    当后方战船上的骆安听说此消息后,大为惊讶。

    陆完还带给他一个很不好的消息:“骆镇抚使,以本官目前得到的情况,南京城的城墙已被炸塌,而且京师也有贼寇入侵,所用武器闻所未闻,且并不骚扰百姓。南京城内已得到劝降文书,我誊录了一份,给你看看。”

    骆安看过劝降文书后,神色复杂。

    前方海战还在进行中,他们的船队已经有十几条船被轰沉,而他们居然连那条船两里范围都冲不过去。

    对方只用一条船,就让他们意识到这场仗没法打。

    “贼寇的船只都是钢铁制成,并不是只包裹了一层甲胃,无论是火攻,还是我方火炮发射的炮弹,都很难将其炸沉。眼下恐只有登岸,行陆战一途。”

    陆完看出来了,打水战毫无胜算。

    还不如把水军赶紧转移到岸上去,不然他的兵马就要在海上全军覆没了。

    骆安道:“陆中丞调遣平倭寇人马,靖海之事在下不敢过问,您自行来定。”

    ……

    ……

    陆完马上改变战术,命令所有海船调头向西南方逃遁,开往最近的港口,试图利用自己一方船只轻便,且有风帆带动、行进速度更快的优势,抢在对方那条钢铁巨轮杀过来之前靠岸。

    但他们低估了对方钢铁战船的行进速度。

    因为铁船是以蒸汽涡轮驱动,速度比大明的船只速度快了足足一倍以上,以至于大明一方仓促调转船头的同时,钢铁巨轮已然靠了过来,炮轰持续不断,而且无论是远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