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子到处破坏农田,从集体农庄的庄员手里抢夺粮食,是不是会导致粮食的供应情况出
现问题?” 罗科索夫斯基听索科夫说完,越发显得谨慎:“米沙,你说的情况,我也多少了解一下。虽然战争结束之后,我军加大了对乌克兰、波兰等地区的匪帮的打击力度,但由于他们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又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因此肃清他们的难度很大,最乐观的估计,可能要等到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也就是1947年年
初,才能彻底将他们肃清。” “元帅同志,您应该知道,乌克兰是我们国家的大粮仓,这里所出产的粮食,需要供给全国其它地区。”索科夫继续说道:“有人说,乌克兰被德国人占领期间,就算受到战争的影响,但出产的粮食依旧能满足供应大多数地区的需要。但说这话的人似乎忘记了,当初曼斯坦因为了建立第聂伯河防线,在第聂伯河左岸所搞的坚壁清野,他不但将大量的居民强行迁到了右岸,还拉走农庄的牲口,焚毁农田,炸毁工厂、企业,破坏桥梁和道路。这些地方由于在战争期间大伤元气
,在短时间内根本不适合恢复农业生产……” 当听到索科夫把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实逐一摆出来,罗科索夫斯基沉默了。他本来还以为索科夫因为屡立战功,有点飘了了,在赫鲁晓夫这样重要的人物面
前说话,也没有轻重。但如今看来,索科夫说的都是对的,乌克兰的形势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那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首先要想法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索科夫说道:“解决了人手不足之后,再大量种植土豆和玉米这样耐旱的农作物。” “等一等,米沙,你说要先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望着索科夫问道:“自从战争结束之后,各地都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工作,人手不足的问题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你说要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那我想问你,人手从何而来?”
“元帅同志,其实我们有大量可以利用的人手。”
“你说说,这些人手在什么地方?” “在西伯利亚。”索科夫回答说:“去年八月风暴里俘虏的几十万关东军,我们姑且不谈,把这些放下武器不久的敌人,放到乌克兰,有可能成为不安定的因
素。因此,我觉得应该考虑把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德军战俘,都送到乌克兰去劳动,让他们协助当地的居民,种植可以渡过饥荒的土豆和玉米。” “米沙,你已经说了,被我军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几十万关东军,如果放到乌克兰,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罗科索夫斯基皱着眉头说:“难道把德军战俘调过
来,他们就不会成为不安定的因素了吗?” “他们的情况不一样。”索科夫笑着说道:“被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德军战俘,长的有四年,短的也有差不多一年时间。他们得知战争已经结束之后,迫不及待地想尽快回到自己的家乡。如果我们把他们从西伯利亚运过来,安置在乌克兰地区,并告诉他们,如果劳动改造积极,就能被提前释放,并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
。有了这样的承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谁知罗科索夫斯基听完之后,却把目光转向了索科夫身边的雅科夫:“米沙,你的这个提议非常大胆。我建议你让雅沙出面,联系他的父亲,给你一个当面提
建议的机会。只要史达林同志同意了你的建议,那么在短时间内,就会有数以万计的德国战俘,从西伯利亚运过来,安置在乌克兰的各个地区。” “米沙,我也觉得你的提议太大胆了。”雅科夫等罗科索夫斯基说完之后,谨慎地说道:“我可以和父亲谈谈,让他与你见一面,但你的提议是否能得到他的
同意,这个就不好说了。” “雅沙,那就拜托你了,务必要让你的父亲同意见我一面。”索科夫望着雅科夫,用恳求的语气说道:“否则今年小麦收获的季节,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
“走吧,我们进去吧。”罗科索夫斯基对索科夫和雅科夫说道:“我们出来的时间够长了,如果朱可夫元帅发现我们不见了,一定会觉得挺奇怪的。” 正如罗科索夫斯基所预料的那样,当朱可夫和几名老部下聊了几句后,意外地发现自己的老战友罗科索夫斯基不见了踪迹。与他同时消失的,还有索科夫和
雅科夫两人,就意识到三人肯定是为了商量什么事情,便躲到了清静的地方。 此刻见到三人从外面走进来,朱可夫立即迎了上去。冲着罗科索夫斯基说道:“科斯契卡,你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刚刚还在到处找你呢。我还以为你连个招呼
都不打,就直接离开了呢。” “怎么会呢,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亲切地叫着朱可夫的本名和父名,笑着说道:“我与米沙、雅沙很久不见了,想多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