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一百五十二章 开幕(一)(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了一己之私,屠城!

  此事所带来的后遗症,是百姓对朝廷失去信赖,是让皇室颜面扫地,民心尽失。

  一句“镇北王已伏诛”,真的就能抹平百姓心里的创伤吗?

  这可和诛杀贪官是两回事。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镇北王的形象是伟岸高大的,是军神,是北境守护者,是一代亲王。

  是贪官能比的?杀贪官只会彰显朝廷威严,彰显皇室威严。

  可是,如果是皇室犯下这种残暴行为,百姓会像诛杀贪官一样拍手称快?不,他们会信念坍塌,会对皇室对朝廷失去信赖。

  原来我们歌颂爱戴的镇北王是这样的人物。

  甚至会产生更大的过激反应。

  同样是在这一,东宫太子,于黄昏后在寝宫遭遇刺杀。

  当夜,宫门禁闭,禁军满皇宫搜捕刺客,无果。

  次日,京城四门禁闭,首辅王贞文和魏渊,调集京城五卫、府衙捕快、打更人,全城搜捕刺客。

  挨家挨户。

  整个京城鸡飞狗跳。

  .............

  “太子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怎么就凭白遭遇刺杀了,是巧合,还是博弈中的一环?如果是后者,那也太惨了吧。”

  一大早,听闻此事的许七安立刻去见魏渊,但魏渊没有见他。

  无奈之下,只好转道去了驿站,打算和郑兴怀讨论。

  “郑大人外出了,并不在驿站。”

  背着牛角弓的李瀚,迎着许七安进屋,沉声道:

  “最近官场上多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什么镇北王屠城案,非常棘手,关乎到朝廷的威信,以及各地的民心,需要慎重对待。

  “郑大人很生气,今早就出门去了,似乎是去国子监讲道。”

  那些都是老皇帝的水军啊..........许七安喟叹着,倒是有几分佩服元景帝,玩了这么多年权术,虽然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但头脑并不昏聩。

  他与李瀚一起,骑马前往国子监。

  远远的,便看见郑布政使站在国子监外,感慨激昂。

  “圣人言,民为重,君为轻........”

  “镇北王以亲王之身,屠杀百姓,视百姓如牲畜羔羊,实乃我读书人之共敌.........”

  “我辈读书人,当为黎民苍生谋福,立德立功立言,故我返京,誓要为楚州城三十八万百姓讨一个公道........”

  他这样做有用吗?

  当然有用,一些新晋崛起的大儒,在还没有扬名下之前,喜欢在国子监这样的地方讲道。

  传播自己的学术理念。

  如果能得到学子们的认可,打出名气,那么开宗立派不在话下。

  郑兴怀不是在传播理念,他是在批判镇北王,呼吁学子们加入批判大军里。

  效果很不错,读书人,尤其是年轻学子,一腔壮志,热血未冷,远比官场老油条要纯正许多。

  从古至今,闹事游行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没有人来制止吗?”许七安问道。

  李瀚摇头。

  这不合理........许七安皱了皱眉。

  他耐心的在路边等待,直到郑兴怀吐完胸中怒意,带着申屠百里等护卫返回,许七安这才迎了上去。

  “簇不是话之处,许银锣随我回驿站吧。”郑兴怀脸色古板严肃,微微颔首。

  返回驿站,郑兴怀引着许七安进书房,待李瀚奉上茶后,这位人生大起大落的读书人,看着许七安,道:

  “是为今日官场上的流言?”

  “这只是其一,流言是他散布,却不是没有道理,不得不防啊。”许七安叹口气,道:

  “我主要是为太子被刺一案。”

  郑兴怀沉吟道:“此案中,谁表现的最积极?”

  许七安一愣:“魏公和王首辅。”

  郑兴怀正襟危坐,点着头道:“此事多半是魏公和王首辅谋划,至于目的为何,我便不知道了。”

  啊?魏公和王首辅要刺杀太子?

  理由是什么,太子跟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吗..........这个答案,是许七安怎么都想象不到的。

  商议了许久,郑兴怀看了眼房中水漏,沉声道:“我还得去拜访京中故友,四处走动,便不留许银锣了。”

  许七安顺势起身,走到门槛时,身后传来郑兴怀的声音:“许银锣........”

  他回头望去。

  这位脊背渐渐佝偻的读书人,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