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打更人》 第一百五十七章 认错(9000大章)(2/7)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离去。

  曹国公和护国公被拖到菜市口杀了.........这个消息,让在场的文武百官半天说不出话来。

  虽然对许七安的为人,在场的官员心里有数,尤其是与他作对过的孙尚书、大理寺卿等人。

  可当真正确认曹国公和护国公被斩首示众,他们依旧心生荒唐之感。

  “真是个无法无天的匹夫啊.........”有官员喃喃道。

  “他是个可恨之人。”孙尚书看了那人一样,顿了片刻,补充道:

  “但也是个可敬之人。”

  周围,几个和孙尚书交好的文官,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孙尚书淡淡道:“我是恨不得把此子千刀万剐,但那只是我的私怨,阙永修助纣为虐,屠杀无辜百姓三十八万,才是天理难容的恶徒,杀的好,杀的妙。”

  杀的好,杀的妙.........很多文官心里默默说了一句。

  他们之中,有人愿意为利益妥协,有人不敢违背皇权,有人事不关己,明哲保身。有人心里义愤填膺,迫于形势原则沉默。

  但是非对错,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魏渊和王首辅对视一眼,没有惊讶,似乎早就预见了事情的发展。

  “一天时间够不够?”魏渊淡淡道。

  “足矣。”王首辅轻轻颔首。

  ..........

  寝宫里。

  元景帝背对着门口,一发不言的负手而立,身侧的老太监微微垂头,大气不敢出。

  他伺候元景帝多年,深知这位帝王的性情,他会为了发泄情绪掀桌案,但那只是发泄情绪,发泄完了,便不会真正放在心里。

  可如果他沉默超过一炷香的时间,那便说明这位帝王开始认真的,认真的算计、谋划一件事,如同对待大敌。

  真奇怪,明明在处理镇北王案子时,他都没有这般阴沉可怕,反而是许七安劫走两位国公后,他竟如此“失态”。

  就算许七安把两名国公杀了泄愤,对陛下来说也没损失,毕竟陛下的目的已经达到。

  这时,脚步声快速而来,侍卫停在门口。

  元景帝霍然转身,沉声道:“说!”

  侍卫站在门口,抱拳道:“许七安将两位国公斩杀于菜市口,并,并........”

  听到曹国公和护国公被斩,元景帝脸庞呈现怒色,喝道:“一口气说完。”

  侍卫颤声道:“并当着千余名百姓的面,诋毁陛下,称........称陛下纵容镇北王屠城,护国公阙永修操刀。”

  元景帝瞳孔骤然收缩,几秒后,他拢在袖中的手微微发抖,他的面庞清晰可见的抽搐起来,一字一句道:

  “这狗贼还活着吗?”

  “他,他进了司天监,统领们未能拦住,因为,因为他手里握着一把刻刀.........”

  感受到皇帝的怒火,侍卫说话战战兢兢。

  殿内,寂静的可怕,落针可闻。

  气氛宛如僵凝,老太监甚至连呼吸都不敢,发福的身体微微发抖。

  许久后,元景帝毫无感情的声音传来:“即刻派人捉拿许七安家人,押入大佬,听候发落,若是反抗,就地格杀。

  “派遣五百禁军,去司天监捉拿许七安;通知内阁,即刻拟出告示:银锣许七安,是巫神教细作,借郑兴怀案兴风作浪,坏我大奉皇室名声。”

  待老太监领命离开,元景帝低声自语:“气运不能再散了。”

  ...........

  很快,一支禁军策马来到许府,大门紧闭。

  禁军们踹开大门,杀入许府,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家具用品一应齐全,但值钱的物件一个没有。

  这些禁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倒也没有泄愤般的一通乱砸,仔细搜查后,迅速离去,回宫复命。

  另一边,老太监亲自带人赶来内阁,于堂内见到头发花白的王首辅。

  “陛下有旨,速速拟告示:银锣许七安,是巫神教细作,借郑兴怀案兴风作浪,坏大奉皇室名声。”

  老太监语速极快,把元景帝的话,原原本本转达。

  王首辅认真听完,点了点头,道:“封还!”

  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不同意!

  内阁有封驳之权,所谓封驳,就是把皇帝不好的,不正确的旨意给打回去。

  “你说什么?”

  老太监怀疑自己听错了,他掏了掏耳朵,道:“首辅大人,您在说一遍?”

  王首辅平静的看着他:“封还。”

  老太监脸色阴沉,隐含威胁的声音,说道:“首辅大人,现在是非常时期,您何必在这个时候触陛下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