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虞长生》 第214章,考试(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南虞初建,目前,改革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但,具体施行也是困难重重。’

  ‘不过,改革还有一种方式,将蛋糕做大,补偿改革中利益受损者,比如:向外扩张等。’

  ‘而如今,我的香火神道体系,就是一块大蛋糕,完全可以辅助科考改革推行。’

  方锐看得明白:香火神灵体系、科考两个策略,彼此可以相辅相成,前者需要后者人才,后者可借助前者施行。

  “主上的意思,是进行嘉奖,对科考出身,以及有声望的官员,许诺死后成为香火神灵?”

  李曌凤眸一眯:“如此,就让科考有了巨大吸引,对官员也是一个震慑,生前受到朝廷管辖,死后也要受到辖制,更能让官员心有敬畏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以预见的,将来,南虞官场风气必将为之一清。”

  这自然是大好事。

  并且,利诱大多数人倒戈,科考改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紫霄阁之人不配合,也不妨事了。

  “不错。不过,此事暂且不要透露出去,选择一个恰当时机是其一,另外,也是进行一次筛选。”

  方锐忽而玩味一笑:“这次科考的试卷,就由我来出题吧!”

  ……

  随着科考日期临近,建业城中,暗流涌动。

  不少大臣仍打着扼杀科考的想法,以诡祸为由,奏折不断。

  当然,他们也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第一届科考势在必行,但也无妨,只要不出现第二届、第三届,那便是胜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过,最近也在考题上与李曌闹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继续出题了,让这些人下意识以为,李曌已经在以往试题中,选中了一份。

  顿时,他们一阵庆祝,认为这是名教的胜利。

  如此种种,时刻牵动着城中考生的心弦,不过,这些考生只是被影响下时代的一粒尘埃,暂时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搅动风云。

  ……

  听风楼,一间包房。

  有三五书生汇聚。

  其中之一,名为姜琛,之前,方锐、虞云澜游玄武湖时曾有一面之缘,也即故人之后。

  “王兄、李兄都来了啊!”

  被称作‘王兄’之人,名为王充,乃是之前游玄武湖结识,事后相聊投机、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被称作‘李兄’之人,名为李世文,乃是建业城土著,大虞遗老,在一场诗会上与姜琛认识。

  ——在这个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间一字,代表着辈分。

  只有官宦世家,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家族,另开一脉传承十代后,才能在名中,增加辈分。

  当然,也有自夸自大,装裱门面者,不过,在旁人眼中,多为笑话。

  李世文见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结交,故而邀请来此;姜琛、王充二人,则是想要打听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才有了这场聚会。

  “听风楼的板鸭,可是一绝,非常不错,姜兄、王兄,都来尝尝。”李世文邀请道。

  “多谢李兄破费了。”

  “李兄,不知可有城中最近关于科考的消息?”

  “自然有的。”

  李世文用薄饼一捏一卷,以建业城土著特有的‘吃鸭礼仪’卷起鸭肉,轻轻咬了一口,才道:“听说,因为天下诡祸愈演愈烈,日后科考可能取消了,咱们是第一届,恐也将是最后一届。”

  他家是大虞遗老,因为安分,在此前针对大虞遗老遗少的打击中躲过一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能探听到一些上层消息。

  “这可真是……”

  姜琛、王充对视一眼,都是有着遗憾。

  “如此良策,竟因为外界环境,无法实施……”

  “唉,咱们能赶上着第一届,已是大运气了。”

  姜琛叹息了声,问道:“李兄,我听说,科考考题几次被打回,这是怎么回事?”

  “此事倒也简单,不过是朝中阁臣,想要出关于的名教典籍题目,可女帝似有不同想法,故而几次打回。”

  李世文哂笑一声:“不过,女帝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并未再要求修改试题,考试名教典籍已成定局。”

  “除非那位太上亲自干涉,不然……哈哈!”

  他开着玩笑,不过显然不认为会发生这种可能,因为方锐早已不理朝中政事,怎会为了这点小事出手?

  “太上啊!”

  姜琛想起那日所见方锐风采,不由微微失神。

  “考试名教典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