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个人呢?尤其是他这种告诉了所有人的情况下。你在看到某个明星录制视频恭喜你朋友的婚礼,会不会联想到“他是不是也去看周杰仑的南宁演唱会了?”

  当一件事从新鲜变得平平无奇时,它的需求量自然会大大降低。

  所以,哪怕是一万人,最多也只是会热闹一段时间,不会持续太久。

  但我虽然觉得这一条是最不重要的,但实际上从许鑫的补偿中能看出来,他给与的补偿,是“面子”。

  面子这东西,别人给你,你可以不要。但如果让你丢了面子,你可能会记恨他一辈子。

  就好像你去一家饭店,服务员对你说欢迎光临你不会感觉到这家店的热情,而是觉得理所应当。但如果服务员都不搭理你,只是等你落座后把菜单递给你让你自己写菜,自己点菜。那么无论菜的味道如何,这家店的服务在你心里都会打折扣是一样的。

  许鑫就是如此。

  他给演唱会的观众“面子”,无论怎样,你不会心生恶感,反倒会在这个阶段觉得诚意满满。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VCR的泛滥,有这些需求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是一定的。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年轻人觉得LOW”的模样。

  但无论怎样,他的三个补偿做到了让大家觉得“有面子”。

  我必须要说,这件事他处理的很厉害。

  接下来是王斯聪。

  其实王斯聪给与的酒店入住以及打折补偿,好多人第一反应是自己家的产业他不在乎。

  实则不然。

  一个正规化公司的管理,可以在策略上有亲疏远近,王斯聪可以利用公司的一些专业人才帮助自己完成某些事情。但涉及到利益方面,必须要做到公对公、私对私。

  所以我百分百可以断定,这些免费入驻的钱,是他自己来承担的。至于折扣方面,那就不得而知了。

  我相信在人均身份上市公司老总的知乎,各位都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王斯聪搞的这三天免费入住的费用固然会很高,但仔细一想这笔钱过年分红又会回到他家我还挺酸的……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核心问题:万达酒店到底亏了还是赚了?

  带着这个问题,我特地去查询了一下去年万达公布的广告投入年报。

  【图片】

  他们的酒店广告去年的投入是7.24亿。

  其中投入占比最大的是万达的中端酒店品牌悦华与美华。

  显然,他们的主攻方向是中端市场。

  但这7.24亿的广告费投放,可没让他们上过一个热搜。甚至普通人出差旅行的现如今大多数还处于“7天、如家”的方向。但“悦华、美华”酒店的价格,但在一线城市里,300左右一晚含早餐的悦华、美华性价比也还算不错。

  可比起价格,他们仍然不占优势,所以必须要通过服务与环境,以及知名度来提升那些不愿意在快捷酒店过于一般的环境下居住的商旅人士的倾向性。

  王斯聪这次的“宣传”,在这种条件下,至少,是很成功的。

  多数人会选择“占便宜”,选择诸如瑞华、文化此类的酒店。但有句话叫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感受到万达所谓的“超五星”的酒店之后,是继续回到环境质量低端的酒店入住,还是说多花一百块去住一个能让自己在出差途中也感到放松的酒店,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所以,与其说是补偿,我倒觉得,如果万达后续能继续配备一些折扣来提升入住率,对于酒店而言,就成了用最低廉的一次广告成本,一本万利收获的超范围营销。

  校长自己损失了真金白银,但却提升了自家产业的价值。而这份价值也会回馈给未来的他。

  怎么看,都不是一笔赔本的生意才对。

  甚至说是大赚也并不过分。

  所以,他的补偿,在我看来和许鑫一样,同样并不亏。

  同样是面子与里子都面面俱到,在长远看来,是一件好事。

  至于题主所问的问题之中,所谓的“补偿价值”,我想他应该是想要区分一个高低。

  那么,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了。在我看来,许鑫和王斯聪的补偿价值是最低的,而朗朗的专业课才是最高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举个我周围的亲身实例。

  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女儿上过朗朗的专业课。

  先说一下这专业课的入门成本有多高吧。

  它并非是排课制,而是报名制。

  他觉得孩子的钢琴水平遇到了瓶颈,经朋友的介绍下,和几个家长一起报名了朗朗的专业课。而他的专业课并不是自己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