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庭条件摆在这,如果拍电影拍到你感觉到无聊、枯燥的时候,你还会继续做下去么?”

  “……”

  许鑫陷入了思索。

  “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兄弟齐心才是对的。现在不都讲究整合资源么?

  终究,这是一个圈子。圈子里有人擅长做电影,有人擅长演电视剧,有人想为这片热土去纪录一些东西,也有人想为这一整片黄土地去做一些什么。

  天朝电影是从咱们这走出去的,这是根,根不能断了。

  更何况……你也要明白,终究,陕台和咱们台一样,都是整个文化圈的一个窗口,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推广媒介。就算咱们做的再好,收视率再怎么高,多出名多怎么样……人家首先提起咱们台,想到的都会是咱们厂。

  但陕台不同,看到它,人家想到的是咱们省、咱的根。

  所以,回去和蜜蜜说一声,接下来的发力点,是寻求陕文化的推广,我们需要门面,也需要团结,更需要的是推动一个圈子与文化的回归。

  有些东西,对于她,对于你,要比钱更重要。想要成为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她也是公司老板啦,眼光得方长远一些。”

  他的一番言语,让许鑫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

  抽丝剥茧,一点点的想清楚。

  其实田双河这番话的核心观点很简单。

  那就是“以文化立足”。

  不去学京圈,地位至上。

  不去学沪圈,资本为王。

  甚至和整个娱乐圈都有些割裂。

  西北圈还是想走文化立足的道路。

  因为这是西影厂,或者说西北电影文化的根。

  这话乍一听……有点格格不入。

  或者说清高。

  你清高,你了不起的那种清高。

  但……别人怎么想,许鑫不知道。可从他这里,却生不出半点恶感来。

  因为他从田双河的话语里,看到了他作为掌门人,作为西影厂的老人,陪伴着这座厂经历了辉煌、落寞再到如今重铸辉煌……他心中的热血始终没有凉过。

  “天朝的电影,从这里走出。”

  这是厂里的口号。

  它不是空话,不是套话,而是真真正正,被这些老辈电影人在坚持做的一件事情。

  它……

  特别合许鑫的胃口。

  合到不行的那种。

  想到这,他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哈~”

  “……笑什么?”

  田双河一时有些不解。

  可却见许鑫摇了摇头:

  “我之前对我爸说,我说爸,我特别喜欢于慊。我爸还问我于慊是谁,是不是那个说相声的……”

  “……?”

  田双河愣了愣。

  这才从这句话里分辨出“于慊”是谁。

  而反应过来后,笑道:

  “怎么?怕咱们厂落的和于慊一样的下场?”

  “那倒没有。但我觉得……做于慊真的挺好的。如果结局能别那么惨的话……”

  “所以?”

  “所以要两条腿走路。既不能看未来不看眼前,也不能只顾眼前不看未来……要我说,不管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无所谓什么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故事好,就行了。拍自己想拍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挺好。两条腿走路嘛~这是我爸经常说的一句话~”

  “唔……”

  田双河想了想,点点头:

  “这道理一点都不错。”

  “所以,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最适合我自己的,就是做一块礁石。涨潮看不见我也好,落潮我鹤立鸡群也罢。我就在那,也始终在那。”

  “嗯……”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田双河笑着点点头:

  “有这份心态就对了。”

  虽然俩人也不知道话题怎么就忽然从电视台转到了这里。

  但至少,两边都弄清了对方的想法。

  田双河不是一心追求金钱的领导,而许鑫也不是钻钱眼里出不来的导演。

  而俩人就着这个话题又重新折回了《好声音》本身。

  毕竟明天就是总决赛了,还是直播,厂里也是非常重视直播环节能有一个完美的收官。

  持续了四个月的节目,已经铸造了太多太多的收视与商业传奇。

  这临门一脚,必须得弄的明明白白才行。

  而正聊着的时候,忽然,田双河的电话响了。

  看了一眼来电人,他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