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我只喜欢拍电影》 第362章 新晋方理事(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刚子,多大的事啊,咱们还不稀罕,要进,咱们就直接进正协。”

  “呵呵..再说吧。”

  冯裤子脸皮子抽抽,很想给王中君一个大嘴巴子。

  入影协高层可是一辈子的事,越老越吃香,七八十岁都还能发挥余热。

  进正协,看似威风不已,实则也就干个五年。

  哪像方子恒他们五个,下一步就是影协副主席,在娱乐圈放个屁别人都说香。

  王中君不安慰还好,一安慰冯裤子更揪心了。

  ........

  上午九点。

  大会开始,会议的开篇老生常谈。

  先由影协主席李前,向大会作了前五年的工作报告,然后又谈及五年的工作计划。

  计划的主题大致不变,振兴华语电影,向海外输出华语文化。

  在接着,各部门的头头上台发言,长篇大论。

  领导讲的都是官话套话,让人听的昏昏欲睡,提不起半点精神。

  两个小时过去,会议终于来到正题。

  前年在开年会议上,跟陈达人拍桌子的影协副主席康剑民,代表影协发声,直指目前华语电影行业的困境。

  “当前的电影行业,很有一股资本主义盛行的二八定律,大片、大卡司、大制作占据最好的档期,拥有最强大的宣发,冲击更高的票房。

  市场的份额,最起码有八成被大制作占领,余下的两成才被小成本制作瓜分。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华语电影市场日渐繁荣,中小成本电影也是市场的一份子。

  每年才多少部大制作,一年十二个月,院线上映的片子大部分都是中小型成本!”

  康剑民先是指出当下华语电影的弊端,大片通吃,中小成本被轰的连渣子的不剩。

  随即,他又话锋一转,抬高几分声音道:“说道小成本电影,今年初电影协议曾联合光电下属的统计机构,特意就小成本影片的问题做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

  我们发现,小成本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粗制滥造,题材立意不高、剧情故事单一、逻辑弱、内涵不够、三观不正等等弊端因素。

  风格多变,本应该是中小成本的优点!

  可就我们调研发现,大多数影片在开机后连剧本都没有完善

  投资方、导演、剧组,甚至演员都没有拍好作品的概念,以至于成片出来水准极低,导致观众不买账!”

  随着康剑民的发声,台下的众人纷纷来了精神。

  他的话说的没错,说道了许多人的心坎里。

  一部电影。

  如果说立项之初,导演、演员肯定占据首位,名导、名气大的演员加持下,投资方才会投钱。

  但当剧组筹备完善,开机拍摄后,电影剧本必须放到第一位。

  这时候箭在弦上,导演、制片、剧组各部门、演员全都到位,马上就开拍了。

  突然发现剧本没搞好,或者说导演有新想法,想换个拍法。

  这尼玛要死啊!

  剧本不完善,电影叙事方面得出大问题,导致前后风格不统一。

  还有的导演想一出是一出,不顾电影的质量,只想着赶紧杀青,趁着市场火爆圈钱。

  】

  两部、十部、百部。

  每年无数中小成本电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淹没在院线,被大制作拍死在沙滩上。

  王中君、于栋、王长田、宋戈等人频频点头,对康剑民的话大为赞同。

  小成本电影,主打一个以小博大,制片方多是新成立不久的影视公司。

  这些新成立的公司,绝大部分的老板都是跨界而来,根本就不懂电影。

  酒桌上多喝了两杯,一吹牛,一拍脑袋就决定投资,根本没有好好制作的念头。

  这些公司还喜欢单打独斗,不找专业人员加盟,不找大型公司把关。

  好似生怕被大影视公司看中他们手中的项目,偷摸给抢了一般。

  等成片出来后,电影的好坏也不懂,一股脑的上门找各大影视公司发行。

  一上来,张口就说他们拍的电影是一部大黑马!

  你们这些大公司不投个几千万宣发费,绝逼后悔一辈子,对不起他们的辛苦付出云云。

  再接着,康剑民又说起一些卖座的小成本电影,说这些电影‘情节庸俗、趣味低级’。

  “抛开那些卖不动的小成本电影,那些卖座的国产中小成本的电影同样存在着各种问题。

  价值缺失,情节烂俗,一味拉低审美哗众取宠。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