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81章 以诚相待,以心交心(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为民跟着站起身,脸上的表情智珠在握:“腾局,怎么样?”

  滕金贤脸上带着笑容,“为民,真跟你说的一样,他们答应了。”

  张忠培闻言也有些欣喜。

  林为民不紧不慢道:“畏威而不怀德,大部分人都是这个鸟样!”

  他的话丝毫不留情面,滕金贤却觉得他完全把握住了这帮老外的心理,而这件事也只有林为民这样的身份做才最合适。

  “还是你有办法!”滕金贤笑道。

  林为民跟张忠培玩笑道:“张院长,我这回也算是帮了你们故宫博物院一个忙,您怎么找也得请我吃口饭吧?”

  “哈哈!要请,要请,晚上我来安排!”

  林为民摆摆手,“开玩笑的,您千万别当真。”

  这时滕金贤却道:“这个客还是我来请吧!”

  林为民看向他,眼神不解。

  滕金贤道:“冤家宜解不宜结。今天你跟托马斯他们闹的那么僵,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化解一下。”

  “没必要吧?”林为民道。

  “欸,怎么没有必要。大家对事不对人,都是为了公事,没必要相互置气。”滕金贤老成道。

  “那行吧,听你安排,他们要是愿意吃饭,我也不介意。”

  滕金贤高兴道:“就等你这句话!”

  晚上,全聚德,二楼包厢内。

  白天还吵的不可开交的两方人聚在了一起,还有张忠培这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滕金贤作为今天张罗饭局的人,表现的很殷勤。

  他这个电影局局长,就是个受气包的命,两边儿哪头都不好得罪。

  “来来来,今天大家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共同举杯!”滕金贤张罗着喝酒。

  林为民瞥了一眼略显矜持的托马斯,主动举起酒杯朝他示意,有了他的姿态,托马斯也露出笑容,举杯致意。

  白天两人吵的很凶,现在能够杯酒释前嫌,让大家都放松了下来。

  喝了两杯酒之后,酒桌上的气氛更加轻松。

  贝托鲁奇和托马斯今天答应了滕金贤来吃饭,自然是想息事宁人,他俩是外国人,也不懂国人酒桌上的弯弯绕绕,为了表示诚意,举杯就干。

  五十多度的白酒,贝托鲁奇和托马斯第一次喝,味道喝不惯就算了,劲儿还贼猛。

  几盅酒下去,两人都有点懵了,被滕金贤这个酒场上的老油条给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贝托鲁奇喷着酒气,手里拎着半瓶二锅头,搂着滕金贤的肩膀,学着他的话。

  “饿过头,号就!”

  滕金贤哈哈大笑,“没错!二锅头,好酒!还是贝导你有品味!”

  “号就!”

  “好酒!”

  说着酒话,两人又喝了一杯。

  跟艺术家范儿的贝托鲁奇比起来,托马斯就精明多了,虽然也喝多了,但表现的还算冷静,不知道什么时候跟林为民凑到了一起,聊起了林为民的作品在米国的发展情况。

  有了酒精的催化,白天的不愉快早已被抛在脑后。

  话题聊到阿瑟·米勒的时候,托马斯听的饶有兴致。

  阿瑟·米勒是米国的传奇剧作家,在整个西方都拥有巨大的名声,托马斯尽管在欧洲算是比较有名气的制片人,但距离阿瑟·米勒这样的人物仍有很大的差距。

  哪怕是后世获得了奥斯卡大奖的贝托鲁奇,在米国人的评价里,也无法跟阿瑟·米勒相提并论。

  很多人总以为米国的言论自由就是什么话都可以说,那只能说明他们对于米国的历史并不了解。

  在米国短暂的历史当中,很值得一提的就有二战后阿瑟·米勒活跃在米国戏剧界的那段时间。

  四十年代后期米苏争霸,米国对于言论自由的管控到达了极致,那段时间堪称红色恐怖,臭名昭着的麦卡锡主义便诞生于这一时期,huac这个右翼极端组织粉墨登场。

  任何敢于批判米国社会和政府的人,都会被米国政府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而作为戏剧界大本营的百老汇和好莱坞,自然成了米国政府盯防的重点区域。

  阿瑟·米勒因为在作品《吾兄吾子》当中写了米国军方的丑闻,而被huac传唤,与他一同被传唤的还有老搭档,也是《吾兄吾子》的导演伊利亚·卡赞。

  伊利亚·卡赞是阿瑟·米勒戏剧生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推销员之死》最初就是由卡赞导演的。

  实际上不仅是两人,是所有米国戏剧界的知识分子们都首当其冲的成为了huac调查和传唤的对象。

  这些被调查的戏剧界人士当中,有人宁可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