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月圆之夜,便会有人前来,在碑前低声诉说:
“我曾亲手删除父亲的最后一段记忆,以为那是解脱。现在我想告诉他,其实我也想多听一遍他的唠叨。”
“我曾在共忆法庭上指控无辜者,只为平息公众愤怒。对不起,我不配代表正义。”
“我恨过你,是因为我害怕变成你。但现在,我想试着理解你。”
这些话语不会被记录,也不会传播。它们随风而去,沉入冰层之下,滋养着某种未知的生机。
直到某一天,冰川裂开,露出一座埋藏已久的地下设施。入口处刻着一行字:
>**太荒研究院第零号实验场**
>
>“通往始忆之源的最后通道”
探险队深入其中,发现内部并无尸体或机械,只有一面巨大的镜墙,上面映照出每个人的倒影但并非现在的模样,而是他们内心最深处认定的“自己”:有的是孩童,有的是战士,有的是哭泣的灵魂,还有的,竟是完全陌生的面孔。
最令人震撼的是,当多人同时站在镜前时,倒影竟会相互交融,最终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形象一个手持刻刀的男人,背对众人,望向深渊。
有人颤抖着伸手触碰镜面,镜中影像忽然转头,嘴唇微动,无声说出三个字:
“我信你。”
刹那间,整座设施崩塌,化为尘埃。唯有那面镜子完好无损,被运回宁安星,安置在歧忆馆最深处。
从此以后,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朝圣。他们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站在镜前,等待那个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回答。
……
又过了十年。
荒星遗址上,考古队发现了那把刻刀的最终去向它并未留在宫殿废墟,而是被人带到了星球另一端的海边。在那里,刀尖被深深插入岩石,指向海洋尽头。
经检测,刀身上残留的信息流并未消散,反而持续向外辐射一种特殊频率,与婴儿啼哭、风吹树叶、海浪拍岸等自然声响高度契合。
有学者提出假说:这把刻刀已成为某种“意识锚点”,接收并转化着宇宙中最细微的情感波动,将其编织成新的记忆种子,缓慢播撒。
而在距离荒星三万光年外的一颗原始星球上,部落居民讲述着一则古老传说:
“很久以前,有个流浪者来到我们的村庄。他不会说话,但用手势教孩子们画画。他画的最多的是月亮和一把刀。临走前,他把一块发光的石头埋在村口的老树下,说:‘等它开花的时候,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原谅。’”
几年后,那棵树果然开出蓝色花朵,形似鸢尾,香气能安抚噩梦。当地人称之为“忆兰”。
同一时期,共忆网络监测到一次异常数据潮汐,源头无法追溯,内容却惊人一致:数百万个体在同一时刻梦见同一个场景
一片草原,开满蓝鸢尾。
一个男人坐在石碑旁,肩上趴着熟睡的孩子。
风很大,吹乱了他的头发,也吹动了碑上未完成的铭文。
他抬起刻刀,轻轻补上最后一笔:
>“你也记得我。”
>
>“而我,选择了留下。”
>
>“这一次,换我来守候。”
梦醒之后,许多人发现自己眼角湿润。
他们不知道那是谁的记忆,也不确定是否真实发生过。
但他们知道,从那一刻起,心里某个长久封闭的地方,悄悄打开了一条缝。
光,照了进来。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到《吞天诀》的历史时,课本上已不再写着“禁忌功法”,而是这样一段话:
>《太荒吞天诀》最初是一部试图吞噬一切记忆的绝学,象征着人类对痛苦的逃避。
>
>但它最终演变为一部关于原谅、选择与重生的哲学体系。
>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抹去过去,而是带着伤痕继续前行;
>
>真正的自由,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即便害怕,也不退缩。
>
>它的第十章之后,虽无官方续篇,
>
>但每一个选择向善的人,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第十一章。
课后,一个小女孩举手提问:
“老师,那我们现在写的,算是第几章呢?”
老师望向窗外,阳光洒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