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一百二十五章 希望王浩不会受到太大打击吧!(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后轻呼了一口气。

  他看了一下时间,继续整理了一下,还在前面写了一点小介绍。

  然后就投稿了。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肯定在投稿之前仔细的修正格式,还要添加很多介绍进去。

  王浩却根本不用这样做,这就顶级数学家的特权,完成了大成果以后根本不用去修正格式,类似的工作期刊编辑部都会负责,边边角角的修正工作,他们都会派专门人来做。

  当然,一般的论文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王浩的投稿非常的平淡,就只是和往常一样,把稿件直接在网站上进行投递。

  然后他准备给布鲁斯-普利策发消息,才发现对方发过来好多消息,他仔细的看了一遍,决定对于这些消息不予理会。

  “我已经投稿了。”他发了一条消息,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下个月初无法发表,务必提前告诉我。”

  一切搞定!

  王浩心无波澜。

  他看了一眼时间,才发现已经到了九点半,赶紧翻开《代数几何》的教材看了眼,因为一直忙于角谷猜想的证明,他还没有对课程进行准备。

  好在第一节课都是讲的基础,甚至还有一半是在对‘代数几何’学科的介绍。

  “这种内容照着课都应该也没关系吧?不过也可以自由发挥,只是人物介绍发展史而已,目的就是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王浩思考着。

  张志强上完了课,回到了办公室里,见到王浩立刻凑过来,像是做贼一样的小声问道,“怎么样?证明写完了吗?”

  “已经投稿了。”

  “这么快?”张志强感觉很意外,他甚至还有些激动,“投的哪里?”

  “《数学新进展》。”

  张志强听话点了点头,随后继续问道,“那要下下个月才能发表了吧?这还算速度快的,正常来说要三个月以后。”

  “那不会。”王浩摇头道,“算时间,下周就应该能发表了吧,他们的主编和我这么说的。”

  “《数学新进展》的主编?”

  “对。”

  张志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他从小到大最反感特权待遇。

  现在特权就出现在了眼前,同样是给学术期刊投稿,其他人审核通过还要慢慢的排队,而眼前这个家伙投稿以后竟然说一个星期后就能发表。

  还讲不讲理了?

  他凭什么就能插队发表?

  什么?他的论文是解决角谷猜想?算了,没事了!

  想想自己能完成如此重大的研究,也肯定能够到四大数学顶级期刊上插队吧?

  特权,真是美好啊!

  张志强美美的憧憬了一番,随后问了一句,“你确定能发表吗?如果不能呢?”

  王浩道,“那我就把投稿撤回,然后发布到网络上,佩雷尔曼就是这么干的,我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能第一时间被更多的人看到。”

  张志强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有点希望王浩的论文不能在下个月初发表了。

  角谷猜想的证明,如此重大的数学成果,直接发布在网络上,听起来确实很有意思。

  王浩主要是不想等太长时间,这么大的成果发布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根本不需要影响力大的数学期刊来增加权重。

  如果是发表在数学四大期刊上,好处就是能够更快的被国际看到,就能更快的顶级机构认可。

  不想承认,也必须要接受的是,国内数学机构的权威性,相对还是小很多的。

  ……

  王浩和张志强聊了几句就去上课了。

  《代数几何》。

  他对这门课程已经期待不已了。

  之前不管是《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还是其他什么课程,所讲述的数学,都可以说是百年前的数学了。

  那些知识内容在百年前就有,甚至几百年前就有。

  高校的本科级数学课程,听起来似乎很高深,其中的内容说白了都是百年前数学家研究出来的,甚至几百年前的数学家,研究的都更要高深的多。

  比如,波恩哈德-黎曼,他在170年前,就研究出来了黎曼几何,但本科级课程的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远达不到黎曼几何的程度。

  《代数几何》,才是真正的现代数学。

  《代数几何》,研究的是维度空间中若干个代数方程公共零点,所构成的集合的几何特性。

  这个解释听起来很复杂,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X2+Y2=1,一个标准的平面方程,对应的几何图形则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