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一百八十章 消息传开,记者会,王浩:陈建林真不是凡人啊!(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他还特别去科技处问了一下朱建荣,只不过内容实在太惊人,朱建荣没有相信而已。

  其他人也不相信。

  所以要怪还怪大家不相信。

  现在讨论这个已经没有意义,学校快速发布了重大成果公告,前来的记者越来越多,他们就来找王浩商量一下。

  王浩同意了。

  新闻发布会就被安排在了下午两点钟,到时候会有更多记者的前来参加。

  至于后续到来的记者,就只能说一声对不起了。

  他们不可能满足所有记者的采访要求,北疆省周边的新闻媒体肯定是优先的。

  其实后续来说,也不需要特别采访,新闻方面主要是想知道具体消息。

  这需要王浩本人出面来证实。

  ……

  下午两点。

  政务楼的大会议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王浩坐在了最中心的位置上。

  旁边还坐着什么院长,副校长之类,但根本吸引不了一个镜头。

  所有的镜头都指向王浩。

  宣传办公室主任杨海燕,先是证实了王浩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消息,随后就直接进入到采访提问时间。

  有记者立刻问道,“请问,王浩教授,你是什么时候完成的研究?”

  王浩道,“《数学新进展》发表的这一篇证明,是在二十天前完成的;还有另一篇,投稿给了《数学学报》,是在半个月前完成的。”

  记者问道,“能对两种证明方法分别做一个简单介绍吗?”

  王浩道,“那我就简单说一下。《数学新进展》发布的这一篇,你们也能看到标题,是用覆盖法做的证明。”

  “这个方法,就是证明素数两两结合可以覆盖所有偶数,相对于另一种方法,我认为,这个方法的难度更高一些……”

  “另一个方法则是分析法,简单直接,就是对偶数分成两个素数进行分析,其中有一个是素数,分析另一个也肯定会存在素数……”

  “如果你们想深入理解,可以去看我的原版论文,应该再过几天就有了。”

  王浩并没有说太过深入的内容。

  台下记者也很耐心的在听,即便是有些内容听不懂,他们也必须要记下来,因为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新闻。

  记者继续提问,“像是这种重大的证明,一般来说,审稿速度是很慢的,为什么你的论文,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审稿?”

  王浩笑道,“我觉得,这个问题你可以去采访《数学新进展》或是《数学学报》的编辑部。”

  “不过我认为是正常的,因为论文的难度并不高。”

  “你所说的审稿速度慢,对比的可能是那些重大的研究,比如,1994年,怀尔斯对费马猜想的证明。”

  “但是我的论文只有30几页,另外一篇则只有20几页,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基础,还是能理解的……”

  王浩很澹定的接受着采访,从容不迫的回答提问。

  但是,记者们听的却很别扭,因为他们总是能听到诸如‘简单’、‘难度不高’之类的修饰词。

  哥德巴赫猜想?

  简单?

  那可是持续280年,都没有人能证明的超级数学难题!

  可是再换个角度去想,王浩用两种方法做出了证明,似乎对他来说确实很简单?

  于此同时。

  西海大学校门口,几个中老年人正站在那里。

  北风瑟瑟。

  他们就是超导办公室的专家,其中包括吴晖、邓丙河等人,他们的感觉都很不好,今天是特别起了个大早,赶上飞机来了西海大学。

  一路谈着,到了校门口才发现了不对劲。

  十几个保安横在门口,明确的表示非校内人员不允许进入。

  等到了这里以后,他们才知道王浩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心情也顿时复杂起来。

  来的一路上,他们都在谈着物理实验室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在月初来考察,还分析了各种各样的可能,结果到了以后,就听到了这么一个震撼的消息。

  “王浩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今天消息发布!”

  “这就是他们说月初很忙的原因?”

  一群人都看向了邓丙河,眼神中透露着一个意思--这就是你说的‘肯定有问题’?

  邓丙河有些羞臊,但又感觉很委屈。

  这种事,谁能想到?

  那可是哥德巴赫猜想,结果就被王浩证明出来了?他们还正赶上论文发布这一天来。早一天、晚一天都好啊!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