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不是复刻,而是超越!(3/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加入王浩的研究组……”张志强觉得加入王浩的研究组,说出去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也和王浩一起做过研究,而现在连一起做项目都不容易了。

  他发现自己跟不上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即将被时代所淘汰“,可实际上,他才只刚过三十五岁而已。

  所以他很羡慕罗大勇。

  朱萍上下打量着张志强,大拇指和食指捏着下巴思考着,点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但就是有一点啊。”

  “什么?”

  “你的头发不够了。”朱萍默默摇头走开了。

  张志强愣了一下,马上找了个镜子照了照,发现头顶上有一块地方,竟然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大块头皮。

  他深吸了一口气,再不去想什么数学问题了。

  数学?

  哪有头发重要!

  ……

  王浩的研究组进展非常顺利。

  因为一些小模块的塑造有一定成果,王浩也找到了物理实验室,让物理实验室去做交流重力实验来进行验证。

  后来又找了244工厂的刘云利,让他们的实验组也一起验证。

  现在研究组主要就是塑造双元素组合形态,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更广阔的定义,以此来覆盖所有可能的元素组合。

  虽然已经进入到验证阶段研究,研究还是缺少了一个关键条件--微观形态的缺口问题。

  “我们必须找到这个缺口问题,否则研究就是不完善的。”

  “我相信,任何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既然不可能是完美的,就会存在缺口。”

  “缺口会有大、有小,会有很多的方向,不一定是一个缺口,也许是很多个缺口,同时,微观上的缺口也会反应到实验中,我们必须要通过理论,完成缺口的表达。”

  “这才是实验验证最重要的部分!”

  ……

  在微观形态的缺口论证部分,研究组的进展并不顺利,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只依靠想象很难得出结论。

  他们一起讨论了两个星期,都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假象形态“。

  如果针对这些假想形态都——进行验证,肯定会消耗大量的经费还不一定会有结果。

  “大量“,资金轻易就能达到几。

  第二百三十五章不是复刻,而是超越!

  个亿,甚至更多。

  研究再次停了下来。

  比尔卡尔返回了首都大学,其他人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王浩也只能遗憾的停下,看着“灵感值∶97“的数值,他只感到非常的郁闷。

  只差三点灵感值,就是涨不上去了。首发更新@

  “缺口“,就是关键。

  这天何毅忽然来了办公室,有些焦急的对王浩说道,“你看到消息了吗”

  “什么消息?”

  “最新成果报道啊,《科学》杂志!”何毅解释道,“芝加哥大学的超导研究组,发现了你说的那个问题!”

  王浩愣了一下,忍不住站起来惊讶道,“你是说,发现超导前置温度,制造的交流重力场强更高?”

  “对!”何毅用力点头。

  王浩查看《科学》杂志最新一期的内容,就看到了相关的快讯消息。

  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发现了一种碳、氢、硫的混合材料,加压到260GPa时,实现了超导转变温度15摄氏度的室温超导。

  更重要的是,他们观测到20摄氏度时,交流重力场强度达到18%的极值。

  同时,15摄氏度的超导转变温度,交流重力场强度则只有14%。

  前者的室温超导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成果,因为混合气体加压的强度太高,260GPa,也就是大气压的260万倍,根本不是常规能够应用的。

  另外,混合气体不是正常的超导材料,能承受的最高电流极值太低,还远远赶不上普通导体,根本没有实现应用的可能。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在大于超导转变温度五摄氏度时,观察到了交流重力场强的极值,绝对是一个交流重力研究的大发现。

  芝加哥大学超导实验组负责人索尔斯-布朗接受采访时,很是兴奋的说道,“这个发现非常有意义。”

  “只要研究它出现的原理,在探索反重力以及超导机制两个方向上,我相信,都会有非常重大的进展。”

  这个新发现让物理界非常震惊。

  很多阿迈瑞肯媒体也因此而狂欢起来,因为超导机制领域的研究中,他们似乎已经处在落后局面上了。

  超导定律,是王浩研究出来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