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四百三十章 首都行,新技术大收获,大批量制造一阶铁!(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在最初,我们没有任何发现,但等实验材料冷却凝固后,我们又进行了检测,就发现材料边缘部分,一阶铁的含量上升了很多,中心部分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实验,才确定单向搅拌会让磁化材料中的一阶铁,朝着边缘聚集……”

  王浩边听着两人的讲解,边看着手里的实验报告。

  这不是大型的实验。

  曹东明说的‘磁化铁材料’也只有一小块,熔炉也是实验室所用,制造高温、高磁甚至高电压环境都是很容易的。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报告,拿起一块凝固后的磁化铁材料,认真的观察着,当然什么都不会有发现。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高磁、高压以及高温环境下,单向搅拌会让一阶铁朝着边缘聚集呢?

  其中蕴含着什么原理?

  在1550到1600摄氏度的环境下,常规铁会高温融化,而一阶铁的熔点要高一些,依旧是固体状态。

  但这只是理论。

  磁化铁材料中的一阶铁是绝对均匀分布的,所谓‘绝对均匀’是以微观原子来作比较的,整体含量也只有2%多一点。

  当达到了常规铁的熔点,只采用搅拌的物理手段,是不可能让一阶铁产生分离的,也就是说,高磁、高压环境起到了作用。

  “还是要归在特异性上。”

  “强湮灭力场下,一阶铁元素散发的磁场不同,那么受到磁场的作用肯定也会有区别……”

  王浩思考着用力按了按脑门。

  虽然理论分析上确实如此,但实验研究没有任何发现,只利用磁场无法区别铁元素和一阶铁元素。

  “另外,高电压……”

  “单质铁,内部简单的半拓扑结构,也不能说明什么。”

  “如果换做是铁基超导材料,融化后不会有一阶铁和常规铁的分别,就不可能有类似的发现。”

  “那么,怎么让半拓扑结构的作用体现出来呢?”

  王浩想到了微球制造。

  微球制造,是把融化的材料放在特性溶液中,冷却凝固的过程中不断地搅拌,就能使材料分离出一个个小球。

  “换做是铁基超导材料,放在熔点更高的超导材料融化后的液体中,是不是也可以?”他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想法早就已经有了,但一直没有明确的思路。

  现在曹东明和曲贵的实验发现,让他更明确了研发思路,同时也想到了很多必须攻克的技术问题--

  要让半拓扑结构起作用,制造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压通电状态。

  熔点更高的超导材料,找出适合的很不容易。

  还有,高磁的问题也要解决。

  但不管有多少技术难题要攻克,明确了研究方向才是最重要的,王浩马上交代道,“曹院士、曲教授,你们尽快做一份详细的报告上来。”

  “你们这个成果非常了不起,对我的研究,对于一阶铁相关的制造技术都很重要。”

  曹东明疑惑问道,“一阶铁的制造技术……不是提取吗?”

  王浩笑道,“不止是提取,很快你们就知道了。”

  他没有仔细解释。

  曹东明则是追问道,“王院士,你仔细说说,有多重要,能够得上科技进步三等奖吗?”

  “这个……”

  王浩犹豫着说道,“能不能获奖,我不知道。”

  “但是,有了这个成果,你们研究一阶铁,向湮灭科技公司申请个十吨、八吨,肯定没问题。”

  “——?”

  曹东明和曲贵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张大了嘴。

  一阶铁?

  十吨、八吨?

  这可比什么科技进步奖厉害太多了!

  ……

  王浩才刚走出航空材料院,就被热情的接到了科技部门。

  徐老师和其他几个领导都已经等了很久了,其中还有个是军方的领导,是想聊一下超级隐形技术。

  王浩简单的说明了一下隐形技术,还从军方领导嘴里得到了个消息,空舰-2的飞行隐形测试已经进行过一次了。

  “一切正常。”

  “和预料中的都一样,只不过隐形时,飞行器也无法对外发出信号,当时还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

  “雷达所那边,沉会明教授的研究太重要了!”

  当隐形技术装配在飞行器上,就能直观感受到能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性,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发出、接受信号指令,最少能确保飞行器运行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