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工人进入机组内部时,冷却用的氢气并没有排除干净呢?”

  “明白了。”

  李想恍然大悟。

  “你们真正要控制的,是内部的氢气发生器,让它持续产出氢气?”

  “那怎么可能!”

  陈念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氢气发生器是核心设备中的核心设备,想要攻击它,难度恐怕比直接送人进去扔炸弹还困难。”

  “他们要攻击的,是氢气传感器。”

  “修改氢气传感器的数据,让技术人员接收到错误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充二氧化碳、排氢、注入空气的工序会完全紊乱。”

  “等他们进入到机组之后,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电火花,都可能引起剧烈的爆炸。”

  “而这个电火花,甚至不需要是工人自己引发的.......”

  说到这里,李想的脑中终于有了“一次意外”的完整图景。

  而在看清这个图景之后,他也不得不像陈念一样,感叹于己方技术人员那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他们不仅仅需要对火电站的工作方式有足够的了解,还必须能找到其中杀伤力最大的漏洞。

  难怪陈念说这是社工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完美结合----社工的漏洞,加上技术的漏洞,这还不够完美吗?

  “太厉害了......”

  李想不由得感叹道。

  “所以是谁想出来的?是个人才啊!”

  “我不知道。”

  陈念摇了摇头,继续说道:

  “不过我估计,你要去找到具体是谁的功劳,那是很难的。”

  “这一类天才的想法,往往就诞生于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之中。”

  “可以说,参与了这个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是天才.......”

  “确实如此。”

  李想郑重点头。

  而在他心里,却已经开始期待了......

  .....

  而与此同时,cALt内,巨浪-3项目组作战指挥部。

  朱学军的脸上满是长期超负荷工作留下来的纵横的沟壑和乌青的印记,但她的眼神却是从未有过的明亮和坚定。

  就在刚刚,她收到了巨浪-3项目的最新报告。

  根据前期dF-41项目的成果,巨浪-3潜射战略导弹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包括气动、战斗部功能、引信与战斗部配合、空气动力等等环节在内的地面测试全部完成,最后一次弹头气动外形优化结束,运载分系统、地面设备分系统、导弹武器系统测试也全部圆满结束,甚至连最困难的电磁兼容测试,也以超乎想象的效率达成了预期目标。

  而这也就意味着,这枚从陆基改为海基的战略导弹,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地面测试环节。

  下一步,就要对它进行飞行测试,去检验总体技术方案、检验各分系统的配合情况了。

  按照朱学军的经验,国内的所有导弹项目,只要是能进行到这一步的,基本上都没有出过太大问题。

  如果是以相对激进的态度去评价,甚至可以说,这枚导弹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项目取得阶段性胜利了。

  站在指挥室的大屏前,朱学军最后一次看向了报告中最新的性能参数。

  在新型高燃冲压发动机、新型冷却系统、新型燃料的加持下,哪怕尺寸较陆基版本的dF-41缩水了不少,但这么导弹的预期射程仍然达到了恐怖的公里。

  也就意味着,它无论从地球上任何一片大洋发射,都能对美方本土形成有效打击。

  而在打击能力方面,它与dF-41并没有任何差异。

  同样可以携带10枚分导式核弹头,同样可以一次性对外投掷120枚每枚爆炸当量相当于30万吨tNt的分导式核弹头,同样可以保证打击精度在100米范围内。

  一句话总结,这枚导弹的尺寸缩小了,但威力却没有丝毫降低。

  跟dF-41一样,它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它的诞生,标志着核反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标志着从陆基威慑时代,正式进入了陆、海、空三位一体时代。

  朱学军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她转过身,面向作战室里仍然在埋头工作的众人,开口说道:

  “各位。”

  会议室里的众人抬起头,一齐看向了站在前方的朱学军。

  “我刚刚收到报告,巨浪-3实验1号弹体,已经完成了全部地面试验。”

  “实验结果,完全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