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完成后。
星月军又开始马不停蹄在北冰河、镇北城、镇西城这几个大型城池中修建学宫,从启蒙班修到治世班,并且开始向西北两地民众宣传学宫修建的意义,以及读书写字的好处。
如果放在几年前,李月明搞这样一个改革,估计整个西北两地都不会有什么声响。
毕竟饭都没吃饱呢,谁有功夫去搞一些有的没的?
就算有时间,多种几亩地他不香吗?
可现如今,因为粮食产量还算充裕,将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民众从黄土地里解放了出来,学宫修建之后倒也有人前去尝试。
大多人都是报的启蒙班,毕竟在学堂里听课不仅不要钱,还能有个地方遮风挡雨,谁还能拒绝的了白嫖的诱惑呢?
至于另外的治世班,倒是有不少人感兴趣。
毕竟在宣传中,无论是谁,只要进入了这个班级,后续成绩不拉垮的情况下,就有机会成为星月军和北冰河镇的官吏。
这对民众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前面两个班级都招了不少人。
至于最后的特长班,则是为成年人准备的。
为了鼓励更多人去学习,北冰河镇推行了考级制度。
无论是工匠还是民众,想要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赋税减免,最简单快捷的就是去学宫当中进行特长培训。
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学宫将会挑选老师带领学徒们学习。
三个类别的学宫修建完成,分别招收完学生开始进修之后。
刚开始的几年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
直到第一批学生从学宫毕业之后,整个西北两地才赫然发现时代骤然出现了变化。
为了保证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所有人都知道学宫建立的好处。
因此学宫第一批的老师都是精益求精的存在,基本上都是由转生者们在直接负责。
比如丁毅教授士兵们打仗,田亮和黄梨儿教授农民们如何更加科学的种地,王彪等人则教授匠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艺。
这些转生者是什么人?
那可都是纵横过数十上百个转生世界的狠人。
不说全知全能,可绝大多数技能都是相当精通的。
在他们的倾囊相授之下,学宫中听课的人自然是人在学堂躺,技艺心中涨。
几年的学习下来。
所有进入学堂中的学生们经过了最初的震撼之后,都感觉世界似乎有一扇以往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大门被打开了。
原来耕田之中的农作物也有这么多特殊的习性,原来钢铁冶炼也有这么多的技巧和规律性,原来行军打仗要关注如此多的细节……
在此之前,这些都是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东西。
哪怕有着书也不会像转生者们讲述的这般清晰明了。
可在学堂推出之后,这扇门却向整个北冰河镇所有民众轰然洞开。
结束学习后的学徒们没有理会外界的纷扰,甚至都没有理会家人的询问,在外界无数人不解和疑惑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创造奇迹的道路。
同样的一片田地,在学堂中学了耕种的农夫手中,能够亩产五百斤。
在没有学习过耕种的农夫手中,就只能够亩产四百斤。
同样的一件铁器,在学堂中学了冶炼的铁匠手中能够炼制成吹毛断发的绝世神兵,在没有学习冶炼的铁匠手中,就只能够噼柴砍树。
同样一个士兵,学过行军打仗的士兵永远都要比没有学过的士兵对指令的反应更加快捷。
这等奇异的现象引发了轰动。
就如同当初征兵时那般,几个大城镇周围的民众们一夜之间将李月明设立的学堂围了个水泄不通,无数民众都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能够造就如此神奇的画面。
学堂内外都因此而人满为患。
一颗颗渴望知识的脑袋争相恐后往里挤。
根据不完全统计,李月明开启第二次十年计划的时候,整个西北两地的民众十之八九大字不识一个。
第二次十年计划结束的时候,除了思维不灵敏的老人,西北两地十之八九的民众已然接受过了启蒙班的教育,基本上已经能够认得绝大多数文字。
这样的进步属于是跨时代的。
众多转生者配合着李月明一起创下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
第二个十年计划结束后。
一直在中军大帐中修行的李月明短暂苏醒了过来。
简单翻看了一下北冰河镇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片刻后露出了一个笑容,对旁边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