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五百七十五章 印刷术(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等秋收之后再说。”

  中山国这里,秋收已经结束,谷物满仓的百姓们欢呼雀跃,情绪高涨。

  李云泽定下的税率很低,甚至比休养生息的大汉的税率还低。

  手中有了余粮的百姓们,可以将手中的粮食出售,换取钱帛购买生活必需品。

  相应的,嗅到商机的大批商队纷至沓来,整个中山国都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不仅仅是农业与商业,文化上更是热闹的很。

  诸多学派的人聚集在卢奴城内外,拿着李云泽免费提供的白纸,奋笔疾书将自己学派的经典着作誊抄上去。

  白纸真的是太好了,柔软舒适还能写的许多字,最重要的是保存方便。

  以后一本书册打包裹卷起来就能带走,再不用驾车拖着几百斤的竹简了。

  原本一些学派还有藏私的打算。

  可到了卢奴城之后发现,那么多的竞争对手居然都来了。

  对手都在拼命的较劲展现自己,若是还藏私的话,岂不是自甘堕了名头?

  对于学派来说,名声是第一财富。

  没了名声,自然没人会用他们。

  没了名声,也没有人愿意投入门下。

  没人用也没了传承,那学派自然而然的就会随之消亡。

  在强烈的竞争意识下,之前打算藏私的也不藏了,甚至将许多因为秦末战乱而断了传承的都拿了出来。

  王宫内,李云泽看着眼前一本本用线绳装订成册的书籍,满意的连连点头。

  这些都是好东西啊。

  不过单纯依靠誊写太慢,他已经是准备用上更好的技术来扩大知识的普及。

  没错了,就是印刷术。

  单纯依靠手写的话,一个人誊写一本书,哪怕内容不多也得十天半个月起步。

  而且还有可能会抄错什么的。

  最重要的是,汉时读书识字能写全篇的文化人,真心是不多。

  他们现在愿意抄写,那是因为这是自己学派的大事件,愿意为了学派而付出。

  换个时间地点,做梦去吧。

  李云泽向来都是重视知识传播的,所以他上技术。

  印刷术一出来,那就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其恐怖的产能足以让人颤栗。

  他没打算用凋版印刷术,这种技术耗费的精力与时间也太大了,不适合大规模的普及,倒是对小规模的精品较为有用,因为印刷的清晰精美。

  李云泽直接上的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的核心,是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

  制作这种东西,也是需要有技术的。

  李云泽没慢慢的进行培养,而是从现代世界里直接订购。

  他以许慎的《说文解字》,李登的《声类》以及张辑的《广雅》为标准,总共定制了两万枚字模。

  用在此时来说,这些字已经是足够了。

  当然了,符合时代标准的字模还是要造的,技术人员也要培训,窑厂更是要建立起来。

  张欧跟着李云泽来到了城外的一处庄园内,当他见着工匠们对照着原稿,将字模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上墨汁一刷一压,一张印满了字迹的纸张就瞬间成型的时候,整个人都斯巴

  达了。

  “这这这这...”

  张欧双手颤抖的捧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看着上面清晰的字迹,眼泪忍不住的落了下来。

  文化人对于这个时代知识的难以推广,有着切肤之痛。

  后世儒家一家独大,世家门阀拼命的垄断知识获得利益。

  可在汉初这会儿,还是百家齐放的时期,大家都是在拼命的推广自己的学派,可因为生产力的问题,导致难度很大。

  眼前这等全新的技术,必将为整个天下的文化传播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张欧小心翼翼的将纸张收了起来,随即转身向着李云泽行礼“大王之恩泽,必将惠及万世!”

  这话也不算是吹捧了。

  若是没有印刷术,大规模的普及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李云泽颔首点头,自己也很是满意这些伟大的发明。

  他干脆拉着张欧,仔细的为他做介绍。

  “此术名为印刷术。”李云泽拿起字模递给张欧“张公请看,这是印刷术的核心所在,阳文反文字模。”

  “这东西非常方便,需要印什么字的时候,只要挑选相应的字就行。”

  “这里是排版。”他伸手指着字盘“本王让诸家学派献书誊写,就是为了方便印刷。毕竟用竹简的话,一根竹简才几个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