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铁收入,即盐铁茶专卖。惜二十年战乱不休,各地榷院名存实亡,须重建之。”

  “第四,商税之事,与地方如何分账,再弄个章程出来。关西其实有不少坊市了,诸位可多去看看,想办法改进一下,推广到其余诸道。”

  “第五,登、莱、青、海、密五州之市舶司,进一步完善,税款悉数解送朝廷,不得有误。”

  “最后……”邵树德看向宰相裴枢,道:“裴尚书今日便可找人前往关北道了,先在那边做个样板出来。一户之家,地税定多少,户税定多少,赋外科敛定多少,留州多少,上供多少,全部谈清楚。我给你十个月的时间,今年年底之前敲定,如何?”

  “遵命。”裴枢立刻应道。

  这就是开国皇帝的威势,宰相被训得跟个灰孙子似的。如果过个数十、上百年,后代皇帝就不一定玩得过他们了。

  即便汉武帝这种威望的人,也因为自己想安排一些人,结果宰相不买账而生气。说到底,他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体制上的,而他祖宗刘邦则是一手建立起这个体制,两人对宰相的影响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邵树德说完之后,便坐在那里喝茶。

  中书侍郎陈诚、宋乐又与人聊起了毛布、绢帛如何折色的问题,门下侍郎萧蘧、赵光逢则谈起了榷税品种问题。

  邵树德不插嘴,他们聊了一会之后,便也坐着喝茶了。

  皇后见众人无话可说,便宣布罢散。

  邵树德放下茶碗。

  其实他很喜欢召开延英问对。因为这种级别会议上形成的决议,必须尽快办理。严格来说,它绕过了政事堂,将宰相们的权力弱化了。

  延英问对的议题是皇帝设置的,召开也是皇帝决定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治理国家的决策权?

  硬要类比的话,有点像后世某国元首宣布紧急状态,绕过议会直接签署命令。

  一个字,爽!

  散会之后,邵树德直接开始阅览奏疏,皇后在旁端茶递水。

  “……福建一道,远在海隅,尝勤土贡,每年所进橄榄子,颇甚劳役往来。本因阉竖生长瓯闽,自为耽爱,率令供进,以为定规……每年但供进腊面茶外,不要进奉橄榄子。永为常例。”

  政事堂发来的,中,门下省已经批复同意,邵树德没理由反对。

  他只是有些感慨,大唐这块招牌竟然在福建还有点作用。王氏到这会还在进贡橄榄、腊面茶等物事,只是为何不上供两税?

  大唐倒了之后,钱锣、王审知等人仍然遵奉汴梁朝廷为正朔,无论是后梁还是后唐。但他们的子孙就不一定了。在老一代人死光之前,有些事情拖不得啊。

  “……于光州置淮宁军,割光、申、寿、安、黄、蕲六州为属郡。比因折嗣伦叶赞元勋,克

  宣丕绩,用奖济师之效,遂行割地之权。今命帅得人,畴庸有秩,其淮宁军额宜停。其光、申、寿三州,却还河南道收管。”

  这是正式下令罢废淮西镇。

  折嗣伦没有反抗,这让邵树德很满意。折家,还是可靠的,也没有犯浑。

  与之相比,诸葛仲方就差远了。听闻最近在西城又吃了一次败仗,损兵三千余人,诸葛仲方终于想要入朝了。

  这蠢货!

  邵树德决定给他最后一次机会。枢密副使肯定没有了,给个新朝爵位养起来算了,还了当年诸葛大帅的知遇之恩。

  “得让中书省草拟一份罢废山南西道藩镇的敕书。”邵树德想了想,将这事记下,准备稍后找宰相们商议。

  山南西道诸属州,部分可以划入关内道。

  山河相制,犬牙交错,本来就是应有之意。老祖宗在行政区划上的智慧,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接下来一连好几份,都是有关修建纪功寺院的,大体上与邵树德征战生涯的关键性战役有关。

  比如在河清县修建普济寺,立纪功碑,以纪念邵树德亲督大军,于此击败庞师古,挺进河阳。

  这确实是一场关键性的战役,但其实并没有打赢,只是熬退了梁军罢了,邵树德微微有些尴尬。

  再比如,在扶沟修建昭仁寺,纪念大破庞师古,歼灭梁军主力。

  等等。

  邵树德看了看,欣然同意,吩咐正在那里发呆的皇后御笔朱批。

  国朝是有这个传统的,太宗就有纪功寺院七座,即纪念对宋老生之战的普济寺,以及昭仁寺、慈云寺、弘济寺、等慈寺、昭觉寺、昭福寺。

  寺庙位于战场之上,一则立碑纪功,二则祭祀阵亡将士,还是有意义的。

  最后一份:《平泗州给复德音》。

  “……弃德崇女干,穷兵-->>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