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三百六十七章 额驸人选(第一更)(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爷听舜安颜说了一次‘大伯祖父’,听着不像是说忠勇公,爷当时无聊,还叫人出去打听了一圈,才晓得佟家老一辈确实是三兄弟,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汗阿玛十六年时推恩后族没有提那位,只说‘两位舅舅’,而且承恩公爵位也直接给了忠勇公……”

  佟国纪!

  舒舒作为一个资深红迷,自然也看过关于红楼追踪的另一种说辞。

  宁国公与荣国公府,参照的是佟家两个国公府。

  佟家两个国公府就是占了一条街,有自己的夹道。

  而王熙凤之所以被说成是破落户,则是因为作为王家嫡长房一直沉寂,不符合世情,应该是父辈有罪失了继承权,而且被发配到老家。

  这对应的就是佟国纲、佟国维之长兄佟国纪。

  佟家家谱中,长房只记了佟国纪,并无妻配,下边也无儿孙。

  看着像是长子早卒断嗣一样。

  可是在东北佟家老家,却有几支佟姓族人,供的始迁祖就是佟国纪的三个儿子。

  按照专家们在各种史料中抽丝剥茧,查到佟国纪的罪名“误伤皇子致死”。

  康熙十六年,康熙推恩后族之前,夭折的皇子总共是六人。

  荣妃所出四位皇子。

  元后嫡长子。

  惠妃长子。

  既是“误伤”,外臣能见到的,那出生即殇,周年既夭的就排除了。

  剩下的就是荣妃长子、元后长子、荣妃次子。

  又有人从《清实录》上找到相关记录,“皇子承祜殇”。

  这个时间正好是康熙奉太皇太后在汤泉休养的时间。

  起居注中,只有皇子殇,皇后病,康熙折返探病的记录。

  借此就有人推测承祜不是病殇,而是亡于意外。

  佟国纪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家族流放,应该就是与此事有牵连。

  舒舒没有跟九阿哥说这些后世专家学者考证出来的八卦,而是问道:“爷同舜安颜有仇?”

  九阿哥撇撇嘴道:“谁爱搭理他,就是小心眼!当时刚去上书房的时候不服顺,爷就不背书,让他挨了几次板子、受了几次跪,收拾了几回,后来师傅再罚,就让旁人挨了……”

  舒舒无语,损不损啊?

  对方就是个六、七岁的孩子。

  不过想到九阿哥当时也是六、七岁,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不令人意外。

  九阿哥的哈哈珠子们没有一个亲近的,估计这种情形不是特例。

  九阿哥明明读书不差,可还有顽劣不学无术之名,想来当时上书房的表现确实不佳。

  舜安颜这个记仇,也算情有可原。

  换了是舒舒,也要记仇的。

  九阿哥念叨着:“爷记得清清楚楚,几个哈哈珠子说起各自出身,他开口闭口嫡子嫡孙的,爷那个时候哪里晓得什么嫡不嫡的,他就给爷举例子,说太子爷是嫡,咱们这些皇子都是庶,那眼神爷现下还记得,就是瞧不起!呸!爷再怎么庶也是皇子,他嫡八辈子也是奴才,爷轮得着他来小瞧!”

  要说对错,两人当年都有对错。

  可是舒舒不是裁判,不需要公正公平,自然是帮亲不帮理。

  她想起了驸马候选问题,道:“忠勇公的孙子里,不是也有与公主年岁相当的么?”

  佟家两个公府。

  佟国纲三子,袭爵的长子鄂伦岱有几个儿子,差不多也要养成。

  九阿哥摇头道:“鄂伦岱刚愎,不孝不友,即便袭了公爵,也不为汗阿玛所喜……”

  舒舒觉得这话有水份。

  不友暂不提。

  不孝那个,要是坐实了,还能让他袭爵?

  倒是有可能父子不合,不被其父所喜。

  这个常见。

  感觉是关外传下来,“重女轻男”比较明显。

  女儿怎么宠爱都行,儿子面前都是“虎爸”。

  父子翻脸的不是少数。

  舒舒道:“回头叫人留意下,要是有性子好的,或许更合适……”

  九阿哥听出妻子弦外之音,想了想,道:“不是爷说舜安颜坏话,而是那小子太傲慢无礼,怕是现下还守着嫡嫡庶庶那些呢!”

  瞧不起九阿哥,就能瞧得起九格格么?

  按照舜安颜的理论,九格格一样是庶公主。

  舒舒却想了下舜安颜的处境,长子嫡孙,可是父亲早卒。

  如今公府明显是将他的叔叔隆科多当成继承人,这样强调嫡庶,也有立场问题。

  “反正额驸人选还没定,咱们就管管闲事,总-->>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