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六百一十七章 兄友弟恭(第二更求月票)(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说知晓这小兄弟俩班对班长大,亲厚也正常,可是这明面上就厚此薄彼,也让人堵心。

  康熙见九阿哥自己一张嘴,就能将人得罪光了,也懒得说他,只道:“行了,用膳!”

  大家安静下来,就剩下吃饭的声音。

  十福晋送的菜,不适合配饭吃,没人动筷子。

  四福晋与五福晋送的菜色也寻常,都是大家吃厌了的。

  大家不约而同的将筷子就对准了四所的菜。

  还好,前头一个食盒就四道菜,后头又送了四道。

  外加上麻酱面皮、绿豆凉粉这些,都是能撑肚子的。

  大家即便都捡着这几样吃,也很富裕。

  大阿哥吃着蒸肉,心满意足。

  上好的五花肉,用盐与花椒腌制过,烘制六分干,再用果木熏烤。

  闻着就带了果香,看着油亮,入口也有嚼头。

  半透明的脂肪中,蕴含丰富的油脂,咬上一口,在嘴里迸发,太香了。

  满足。

  四阿哥则是吃着半碗冰豆花。

  上面没有放复杂调味,就是酱油、醋、葱花这几样,吃着却正合意。

  他本身就爱素的,平日里豆腐、香菇的素菜也吃烦了。

  五阿哥则是在吃绿豆凉粉。

  他体格比较胖,内火就燥,夏天就爱喝绿豆汤、吃着绿豆饼什么的。

  这绿豆凉粉,上面煳一层芝麻酱,吃着香喷喷的,正合他的口味。

  十阿哥就从容多了,四所的菜色,大多都吃过。

  尤其是那道糖醋荷包蛋跟蛋皮拌黄瓜丝,都是他最爱吃的。

  他要是在九哥那边留饭,多有这两道菜。

  就是现下的黄瓜不如冬天的嫩,不过膳房这边做的也精致,去了黄瓜皮跟黄瓜籽儿再切丝的,吃着也不错,比冬日里吃着黄瓜味更足。

  加上切得细细的蛋皮,还有酱油炒过的肉丝,这道菜怎么吃怎么好。

  不算荤菜,可是也不寡淡。

  康熙也有些苦夏的毛病,到了夏天胃口就差些。

  可是儿子们都是能吃的年岁,一个个的吃着喷喷香,连带着康熙食欲也好了几分。

  他看了一圈菜色,四所那边的菜谱,并不繁杂,看着很寻常的模样。

  蒸肉就是直接蒸肉,底下垫了些嫩白菜叶。

  剩下的,也都是寻常的食材。

  可是等到一动筷子,康熙就察觉出不同来。

  御膳房的菜多有勾芡,看着油亮,吃着咸香,可是也容易腻。

  四所的菜没有这样,更多的是原汁原味,也是另一种质朴。

  康熙每样都尝了尝,不知不觉就吃了十分饱。

  他撂下筷子。

  平日里只是七分饱的,一会儿回了畅春园,可以四处熘达熘达,消消食儿。

  大家也陆续放下了筷子。

  康熙低头看了眼手边,一碗米酒。

  颜色看着黄稠,跟寻常的米酒不同。

  他端起来尝了尝,味道极淡,比膳房的米酒酒味要薄的多,不过当成饮品正好。

  他看向九阿哥,道:“这个怎么同寻常的米酒不同?”

  九阿哥带了几分得意,道:“这是儿子福晋根据书上的方子,叫人制的稠酒,听说是春秋时就载入史册的,用的老黄米,也不费粮食,这个还养胃,儿子喝着也不碍的”

  稠酒。

  康熙有些印象。

  他看了眼九阿哥,不知道有什么可得意的。

  这是董鄂氏在娘家时就琢磨出来的方子,当时是为了给新达礼跟齐锡俩解馋的。

  那兄弟俩个,都好酒,却是都没有酒量,沾了酒就醉。

  董鄂氏就按照书中的方子,叫人试做了不醉人的米酒。

  大阿哥不大满意,两、三口喝光了,吩咐人再添一碗,而后道:“味道太薄了,跟浓米汤似的,喝不醉人,倒是能灌个水饱”

  九阿哥不爱听这话,看着大阿哥道:“大哥您平日里也少喝些,别想着酒是粮**那还是穿肠药呢,不是好东西,回头成了酒糟鼻子不说,浑身也臭!”

  大阿哥听了这话手痒痒,可是当着皇父的面,也不好教训兄弟,就改了拳头为巴掌,拍了拍九阿哥的肩膀道:“行,大哥记下了!”

  九阿哥被拍得一趔趄,挑眉看大阿哥,带了不满,道:“大哥您轻点儿,当谁都跟您这么糙呢,经得起这铁巴掌!”

  大阿哥手越发痒了,看着康熙道:“汗阿玛,老九当年在上书房时,不单读书煳弄,这骑射好像也吃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