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六百二十九章 尺有所短(第二更)(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其中顺承王府与平郡王府两支,就都有些坎坷。

  平郡王府先不提,只说顺承王府。

  伯夫人这个县主打小没了阿玛,不到出嫁就又没了亲娘。

  异母哥哥襁褓之中承了郡王爵,可是二十出头又丢了帽子,而后就是侄子们依次袭爵,病殇。

  只传到第三代,可是第三代已经相继死了三位郡王侄子。

  都是殇亡,两个血脉都没有留下。

  那是娘家。

  婆家这边,伯夫人还没嫁过来,公公就没了,嫁过来没两年,太公公就没了。

  伯爷这个长孙,袭了二等伯。

  守孝未满,婆婆也谢世。

  外头就有人拿这个来攻讦伯夫人,说是命硬,刑克亲人。

  诺罗布道:“福晋放心,我省得,会常过去的。”

  皇上升他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应该也是不放心顺承王府那边。

  如今顺承郡王是已故几位小郡王的庶出兄弟穆布巴,因生母是婢妾,被近支长辈所鄙。

  这爵位之前也因此存了争议。

  如今安排诺罗布这个伯父回京,多半也是震慑顺承郡王的近支宗亲的。

  舒舒只请托一句,不再啰嗦,送走了诺罗布。

  又过去两日,御舟停驻泊桑园。

  这已经到了山东境内。

  舒舒盘算着日子,觉得可以将回信送出去了。

  之前写的断断续续的,现下她打算将诺罗布升迁之事提一句。

  虽说各旗与各旗不搭界。

  有些自治的意思。

  可是舒舒觉得礼烈亲王系的几个宗室最稳当,不过九阿哥应该不乐意跟康王府亲近,那与顺承王府的宗亲有个友好往来也好。

  这几支宗室,相对比较超脱,好像也没有掺和“九龙夺嫡”。

  她刚铺好纸,白嬷嬷就过来:“衍圣公与山东巡抚、山东总兵来朝,各家夫人也到了,娘娘叫福晋穿戴起来,回头好见外客。”

  舒舒应了。

  这般郑重,已经不像是见臣子之妻,而是像召见藩王之妻。

  就是因为其中有衍圣公夫人。

  衍圣公,是孔子嫡裔的世袭封号,从宋时开始,经历宋、元、明三代至今。

  至于孔子后人的世袭爵位,则是从更早的汉代就开始了。

  这是绵延了一千多年的家族。

  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圣人门第。

  大清从世祖皇帝开始,推行儒学,对孔家也给与了尊崇。

  衍圣公不仅是超品,而且还可以紫禁城骑马,御道上行走。

  舒舒没有耽搁,换了皇子福晋的秋香色吉服,头上也戴了吉服帽,脖子上也挂了朝珠。

  少一时,九格格来了。

  她还没有正式册封公主,没有公主吉服,不过也有跟皇子蟒袍相似的龙卦,也是穿戴上了。

  她吐糟道:“这也太郑重了!”

  舒舒笑着说道:“既是见客,总要郑重些才好。”

  南下途中,这样的日子应该不多。

  就算是督抚大员的妻母来朝,也是臣妇,不必如此郑重。

  九格格坐在榻上,却是若有所思模样。

  舒舒看着她道:“这是想什么呢,眉头都皱了?”

  九格格叹气道:“儒家规矩讲究秩序纲常,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这两条有道理,有个长幼尊卑在里头,可是夫为妻纲是什么浑话?天地阴阳还要分了主次?女子的地位,就是从宋时开始低的……”

  舒舒默默。

  实没想到九格格还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就道:“因为规矩是男人制定的,所以他们要求女子按照他们的规矩走,将女子限定在贤惠的圈子里,蒙古那边,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规矩?那是因为蒙古人游牧,女人在家里也负担繁重的家务,夫妻彼此互为支柱,没有谁非要压谁一头的道理。”

  九格格看了舒舒一眼,唏嘘道:“我明白为什么九嫂羡慕我的身份了……”

  九嫂是“巧妇伴拙夫”,本就委屈了,还要守着“夫为妻纲”的规矩,想想都郁闷。

  换了九格格自己,还有“君为臣纲”在前头,即便出嫁也能肆意许多。

  舒舒笑着说道:“快别想这些了,别让皇祖母久等。”

  姑嫂俩去了太后的舱室。

  太后没有换吉服,可是头上也带了包头,耳朵上挂了东珠耳钳子,胸前是东珠朝珠,手上还挂着一串东珠十八子。

  九格格赞道:“皇祖母今天收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