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贱儒类犬(3/5)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明的驿站配驿制度改革,杜绝山人冒领官身,拿着马牌四处招摇撞骗后,四府三州,节省了五万多两银子,如果在全国推广开来,完全杜绝了山人冒领官身马牌,最少可以节省七十多万两银子。

  财经事务说复杂很复杂,归根到底四个字,开源节流,而且节流绝对不是裁撤驿站,一刀切那种糊里糊涂的做法,要找到浪费的根源,才能有效节流,冒领官身马牌,全国稽查之后,大明的驿站会变的健康起来。

  “负责此事的户部左侍郎李幼滋,今日起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督办此事。”朱翊钧对着吕调阳说道,李幼滋负责杜绝山人冒领官身,干得还不错,既然试点效果可以,也没有造成什么恶劣的后果,让他负责全国推广就是。

  葛守礼致仕后将近九个月后,都察院终于来了新的都御史,也就是总宪。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都是正二品的明公,朱翊钧不希望有人掣肘海瑞反腐,一直没有任命,直到仔细选贤与能之后,才确定了人选。

  李幼滋是被张居正举荐的贤能之一,比较有趣的是,他曾经上过一道奏疏,说:宋头巾语此宋所以终不竞也。

  就是说,宋朝终不竞,完全是信了宋时大头巾的话,才导致国破人亡,大明的言官喋喋不休泄泄沓沓,不能不听,但是也不能全听全信。

  大头巾,指的是官僚,就是当官带的顶戴,李幼滋在这里专门用大头巾这个词,骂贱儒类犬。

  贱儒是儒家至圣先师荀子骂冥顽不灵的腐儒的话,可不是朱翊钧专门为贱儒起的名字。

  “兵部部议,请恩命升兵部右侍郎曾省吾,为本部左侍郎,处置部事。”吕调阳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说起了重大人事调动,兵部右侍郎曾省吾升左,处置部事,谭纶这是给自己找好了接替的人。

  这个曾省吾,娴将略,善治边,万历元年刘显父子平定都掌蛮时的总督军务。

  曾省吾也是簪缨之家,洪武年间,曾省吾的先祖曾永四,在彭泽常遇春手下参军,参加了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决战,曾永四留在了湖广为世袭军户。

  曾省吾的父亲曾璠是进士,他的爷爷曾辉也是进士,他的曾祖父曾逊也是进士,可谓是诗书礼乐、簪缨之家,曾省吾和王世贞这个簪缨之家不同的是曾省吾是军户出身,和张居正是莫逆之交。

  “少司马督师荡平都掌蛮,先拔凌霄峰,再破九丝老巢,西克都都岩,以除腹背之虞;又北捣鸡冠岭,以绝咽喉之扼,娴将略,善治边,万历三年六月入京为右侍郎,提督陕西、甘肃、延绥三边军务,多有建树,今日起为兵部左侍郎,下章吏部知道。”朱翊钧写好了朱批后,直接念了出来,他对曾省吾的称呼是少司马。

  谭纶是兵部尚书是大司马,而曾省吾是少司马,负责兵部事务。

  “臣遵旨。”吏部尚书万士和,就是个应声虫,这是朝臣们对万士和的评价,皇帝说啥,他应啥。

  这么重大的人事任命,万士和作为吏部天官太宰,愣是一句自己的意见没有,皇帝朱批,他就同意,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平定都掌蛮一战,在山窝窝里打的,主要战略就是先拔硬寨,然后大水漫灌,都掌蛮可是从先秦一直活跃到了万历年间,和大明互动了两百多年,终于在摩擦中,消失不见,如今只留下了悬棺,证明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这一仗,不好打,人家都掌蛮从先秦活到了万历年间,那自然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那就是十万大山的崇山峻岭。

  曾省吾督师,当得起一声少司马。

  “合一众附逆案,刑部奏闻,共逮捕教士三百二十七人。”王崇古作为次辅,开始汇报封闭五日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合一众在京师的据点被拔出了七个,共抓捕教士三百二十七人,所有在京合一众教士无一幸免,全部被捕,解救百姓一千二百余人,其中有五十七个即将分娩的孕妇。

  雷霆万钧的专项抓捕行动,切实的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力的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搂草打兔子,抓了三十六名北虏的细作,抓了七人配合北虏细作的内鬼,其中四人是商贾,三人是缙绅,被解救的这些个孕妇,都是合一众要取脐带血求长生的受害人。

  “什么时候可以查补清楚?”朱翊钧询问王崇古,这个案子要办多久。

  王崇古俯首说道:“陛下大婚之前。”

  “如何处置?”朱翊钧再问。

  王崇古言简意赅的说道:“杀。”

  这已经很快了,王崇古赶在皇帝大婚前,把这些人杀了祭天,就是给皇帝的贺礼,他送礼陛下不要,他送银子陛下要他写字据变成了投资,赚了还要分红,王崇古只好送人头了。

  陛下大婚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大婚之后,皇帝就不能说自己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