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赋税的钱相同,乙的税收负担是不是不变?”

  朱高煦再点头。

  “那么对于甲来,买了相当于乙2倍的大明国债,扣除其中的一半花费,抵掉了减税.就相当于甲把今年减税的钱用来买了跟乙一样的大明国债,而因为家里有钱,他又多买了一份。”

  “那么甲乙相比,减税是不是让甲的税收负担减了?”

  朱高煦似懂非懂地再再点头。

  姜星火继续道。

  “其结果是,减税的受益者将会增加当期消费,受损者将会减少当期消费。”

  “而消费结构的这一改变,是否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取决于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边际消费倾向的对比,会产生三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二者相等,不会影响社会总需求。”

  朱高煦点头,甲乙如果相等,抵消了。

  “第二种,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于后者,社会总需求会增加。”

  朱高煦再点头,甲这种饶数量大于乙这种饶数量,那么因为手里抵消了减税后的大明国债还是很多,所以他们把债券当做财富,会进行花钱。

  “第三种,如果二者不等,前者于后者,则社会总需求便会减少。”

  朱高煦终于懂了。

  如果乙这种人,也就是把朝廷减税后他需要少缴纳赋税的钱,用来买大明国债,正好相等的人,多于持有更多大明国债的人,那么想花钱的人就少了。

  姜星火擦了擦汗。

  生怕他们听不懂,讲的他自己都有点怕嘴瓢了。

  “当然,之所以拿这个等价定理来做引子,便是想让你们明白税收对国家的意义。”

  姜星火以手代笔,在地面上缓缓写下了一行字。

  ——税收是财富,税收也是债务。

  “能理解吗?”

  看着地上的这句话,夏原吉的声音,忽然有了一丝可以察觉出来的颤抖。

  “前半句好理解,姜先生是,收税收上来的钱,是国家的财富。”

  “后半句你怎么理解?”姜星火看着这位赋超高的秋先生问道。

  “税收是债务,就是刚才的税收-国债等价定理!”

  真真是曲径通幽,继而豁然开朗!

  夏原吉一下子就意识到,为什么姜星火要拿那个看起来有些荒谬、理想、无稽的等价定理做例子了。

  因为。

  可以让他们理解。

  税收,为什么等于债务!

  虽然定价定理注定不成立,但他们也理解了,税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约等于债务!

  那么基于“税收是财富,税收也是债务”可以推导出另一个结论。

  “对于国家来,国家当下的债务也是未来的财富?”夏原吉难以置信地失声问道。

  朱高煦呆了呆。

  当下的债务,为什么是未来的财富?

  难道不应该翻过来,对于借钱的人来讲,未来要还的债务才是当下捏在手里的财富吗?

  奇怪。

  ——————

  困惑。

  极度的困惑萦绕在密室的空气郑

  刚才还能跟得上讲课思路的皇帝和两位尚书。

  现在已经彻底懵了。

  而跟着记录的两个吏郭琎和柴车,也没好到哪去,此时都咬着笔头也陷入了思索。

  “道衍大师。”

  眼看两位尚书指望不上了,朱棣回头问道。

  “什么叫做——对于国家来,国家当下的债务也是未来的财富?”

  面对皇帝的问题,道衍半晌没答话,他似乎陷入了某种奇妙的沉思。

  朱棣又唤了一声,道衍方才回过神来。

  也就是道衍,换了别人在自己面前走神,朱棣可不会惯着。

  “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听到道衍这句话,蹇义和茹瑺面色有些挂不住了。

  什么叫其实很简单?

  道衍当然不用在意两位尚书的看法,他转动着手里的念珠,缓缓解释道。

  “之所以大明现在的国债是未来的财富。”

  “便是因为,既然刚才姜圣提到的等价定理不成立,那么也就意味着,只要朝廷发行大明国债,那么就会刺激百姓花钱,大明的财富总量就会增加,而到了未来偿还掉国债的本息,因数千万普通老百姓花钱而产生的财富总量,对比眼下,依旧是增加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姜圣现在的国债,是未来的财富。”

  “因为,国债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