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 第八十一章 模拟结束,失态的夏元吉(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国运却只有5点了。

  换句话说,“我大元”财政倒还挺得住,可是估计下一年就要亡国了。

  毕竟,国运这个数值可是涨的比掉的少多了。

  即便侥幸在未来几年不扣国运,财政也已经撑不住了。

  黄河、淮河、长江,都因为一直没有维护水利工程,成为了帝国的放血口。

  每年都在以10点朝上的财政数值,在不断地扣除着李景隆之前通过各种努力攒下的钱。

  李景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他根本不想选择了,这次他为了维持财政,直接输掉了国家!

  而且讽刺的是。

  ——如果他当时选择修黄河,那么持续两到三位统治者后,元朝反而会迎来真正的治世。

  到了这时候,财政反而支撑不了修黄河了,想修也没有机会了。

  李景隆非常地沮丧,他对自己的理智和决断产生了怀疑。

  不修黄河是一个理智的结果,朱高煦宁要亡国也得修黄河是愚蠢的——这是李景隆在不久前的判断。

  如今自己走到了死胡同,啪啪打脸。

  李景隆用手锤着自己的脑袋,不可置信地问着自己。

  “怎么可能?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明明已经有很多很多的选择了啊!”

  没有人回答他,朱高煦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实在不行,再【变钞】吧。”

  李景隆抬起头来,眼眸里全是失落,他清了清嗓子,方才能说出话来。

  “【变钞】也是饮鸩止渴,我认输,不玩了。”

  密室里。

  朱棣若有所思地说道:“所以无论怎么选择,只要不是在玩游戏,那么其实作为统治者面对影响到国运的事情时,最后做出的抉择,都是牺牲财政,保住国家的延续。”

  夏原吉点点头,紧跟着说道。

  “毕竟,财政崩溃了,可以【变钞】,以牺牲百姓为代价换取国家的继续存续。”

  “当然了,【变钞】挽救财政的效果会随着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这一点也非常真实,百姓对朝廷在一次次变钞中已经失去了信任。”

  朱棣总结道:“也就是说,【变钞】这个抉择,其实是必然会发生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统治者的意志并没有较大的影响。”

  “陛下,正是如此。”

  夏原吉也有些无奈,又有些释然地说道:“姜星火这个游戏,已经把钞法如何崩溃这件事,讲的很清楚了钞法这种事情,总归是要崩溃的,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至少从南宋和金国开始玩钞法起,就没见过哪种钞能逃得出维持不了四十年这个宿命,基本十几年,二十几年就崩溃了。”

  “真的没办法吗?”朱棣认真反问。

  “真的没办法!”

  夏原吉恳切说道:“历代前辈没办法,现在户部也没办法,臣也不认为,在臣有生之年,有人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钞法逐渐败坏的问题。”

  这是夏原吉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从始至终,这位大明最懂经济的人,都不相信姜星火说的什么‘白银宝钞’,能解决钞法败坏这个根源性的问题。

  哪怕姜星火在之前的讲课过程中,把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讲的条条是道。

  哪怕姜星火现在做的模拟游戏,异常清楚地展现出了帝国的统治者,在面对国运和财政时必然会做出的取舍,导致了钞法必然会败坏,【换钞】必然会发生。

  姜星火虽然说得明白,夏原吉也承认姜星火对经济之道,具有非同寻常的洞悉能力,说起道理来简直就是直指问题本源。

  最恐怖的是,姜星火还能把这种隐藏在历史迷雾里,最幽微深邃的东西,用简单易懂且身临其境的方式,让不太懂经济的普通人也能明白,【变钞】这个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可姜星火表现得越是明白,夏原吉就越对阻止钞法败坏没有信心。

  因为。

  ——他也明白!

  正是因为看得透,才感到绝望。

  就如同有些人正是因为相信科学,才会投入神学的怀抱。

  李景隆依旧在沮丧状态中,他已经再一次更加深刻地怀疑人生了。

  理智的抉择,权衡利弊,难道是错的吗?

  回想起靖难之役时他做出了一次次理智到无可指摘的抉择,然而最后面对“遇事不决莽一波”的朱高煦,却连战连败。

  李景隆陷入了迷茫。

  另一边朱高煦也想了好久,方才低头问道:“所以姜先生这个游戏的意思是,【变钞】其实是必然发生的,怎么选都没用,俺说的对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