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1017【太上皇懂仙术实锤了】(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至看到一些农民,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也举家出来逛庙会。他们头上的人型饰品,是用草筋编制而成。

  平常节俭的农夫,也愿意给孩子买零食。

  最便宜的是咸口爆米花。

  山东沿海的盐价极为便宜,玉米也属于廉价杂粮,于是就诞生了穷苦孩子的最爱——咸爆米花。

  随便花费一两文钱,就够孩子吃半天的。

  或者干脆自己在家里制作,连那两文钱都能省下来。

  拥挤的人群当中,一群熊孩子追逐打闹,不时碰撞到正在赶庙会的大人。但没有谁出言呵斥,反而是熊孩子的家长,追着喊着害怕孩子被拐走。

  “好!”

  一阵喝彩声传来,却是庙会舞台正在表演节目。

  这里太过拥挤,官员们并不停留。

  他们下车之后开始爬山,在沿途的山道上,还能看到大姑娘小媳妇。

  偶尔在山坡平缓处,摆着各种小摊子。

  卖花的,卖水的,卖酒的,卖纸人的……摊主多为附近农民,想趁着节日赚些小钱。

  私酿酒水售卖属于违法行为,但济南府的官员们,在爬山时都视而不见,没人会在这种节日找不痛快。

  甚至,官员们在即将登顶时,还掏钱跑去买了一些酒。

  整个千佛山的诸多寺庙,被官府整顿为一座千佛寺。佛教自然也入乡随俗,僧众们跟着一起过人日节,在光秃或短发的脑袋上,戴着一个个纸人饰品——模样跟生日蛋糕附赠的纸冠差不多。

  而人日节,同样融入了佛教元素。

  即灵魂转世投胎之后,这一天在娘肚子里变成人形。

  郑知常气喘吁吁爬到山顶,对那些高丽人说:“头戴人胜,登高望远,则邪祟和晦气消散,接下来一年都能走好运。”

  那些高丽人非常兴奋,来来回回到处走动。

  似乎跟大明百姓一起过节,他们也就真的成了大明子民。

  在千佛寺外的地面上,时不时就有人铺布为毯,放着许多吃的喝的。人们席地而坐,玩着猜枚投壶的游戏,亦有士子在那里吟诗作对。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欢声笑语在四处响起。

  历史上的这一年,岳飞已经冤屈而死。此时恰逢岳飞的宅子,被赵构充公改为国子监和太学校舍。

  而山东也因为《绍兴和议》,从法理上正式划给金国。

  山东被金人搞得民不聊生,起义烽火屡灭屡起。在那个时空,济南百姓度日维艰,哪有余力欢庆这人日节?

  一个是末世图卷。

  一个是盛世景象。

  王侾悄悄对兄长说:“幸好我们献国投明,只看那些过节的农民,就知道高丽肯定打不赢。高丽农夫吃不饱,一个个羸弱得很。大明农夫吃得饱,身体要强壮许多。若都招募为兵,就算不看兵甲优劣,两国士卒也高下立判。”

  王构问道:“我高丽农夫都吃不饱吗?”

  王侾冷笑:“兄长久遭奸臣幽禁,哪里晓得宫外之事?我却是受奸臣迫害,流亡岭南长达九年。跟大明农夫相比,高丽农夫就像是乞丐!”

  兄弟俩边走边聊,却听旁边有士子议论。

  那些士子携家眷登山,铺布于地正在吃喝投壶。

  “诸君可知,济南城内新设了电报局,前几天元旦时正式启用。”

  “这么大的事情怎会不知?千佛寺内的佛塔,顺塔竖起来的铁架子,听说就是什么电报天线。”

  “不是铜架子吗?”

  “我听说是铁的。”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电报局是什么衙门吗?”

  “电报局专管电报收发。”

  “电报又是何物?”

  “千里传音的法器!听说太上皇年轻时候,游历海外遇到了仙人,获授天书三卷。其中一卷,就有千里传音之法。本来这种法术,必须修炼多年方可运用。但太上皇将物理与法术融合,制造出一种电报,便是寻常之人也能用。”

  “什么乱七八糟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枉你们还是读书人。”

  “真的,我骗你作甚?电报局就设在布政司衙门旁边,我有一位族兄在布政司做高等吏,再熬几年就有希望转为九品官。电报局设立的时候,我那族兄还带着属吏,帮电报局收拾房子呢。”

  “你那族兄打听到了什么?”

  “只要有电报,今后的八百里、六百里加急公文,就不用再骑马坐船日夜兼程。只须使用电报传讯,一刻钟就能从济南传到洛阳。此非千里传音耶?”

  “以讹传讹罢了。”

  “要怎样你才信?听闻省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