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套组合拳打下去,韩桢就不信,打不趴这些人。

  “臣领命!”

  赵霆这个内阁右仆射发话了,推行摊丁入亩之事,也就彻底拍板。

  结束这个议题后,韩桢又将目光挪向苏昭德,问道:“商典编纂的如何了?”

  苏昭德面色为难道:“禀县长,目前只起草了大纲,细节还在敲定。”

  韩桢正色道:“商典暂且先放一放,我有一件更重要的差事,准备交予你。”

  “请县长吩咐。”

  苏昭德神色郑重,等待韩桢的下文。

  韩桢环顾众人,掷地有声道:“我准备成立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银行?

  这个新潮的词汇,让众人不由一愣。

  见状,韩桢解释道:“所谓银行,你们可以理解为抵当所。”

  哦!

  众人顿时恍然。

  说银行一头雾水,但一说抵当所,他们就明白了。

  北宋是有银行的,而且是官方银行,全称抵当免行所。

  不过相比后世的银行,抵当所就简单多了,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民间机构或者百姓提供贷款。

  根据《宋会要》记载:“京师置四抵当所,许以金帛质当现钱,月息两分。”

  月息一分,即年率24%。

  这个利润不可谓不高,但在高利贷满天飞的大宋,没给来个30%就已经算很良心了。

  大相国寺那帮僧人,放贷可是月息四分算起的。

  刘宓面色担忧道:“县长,成立银行,臣倒是无异议,可发行纸币,是否有些冒险。赵宋交子之事,当初闹得人心惶惶,商人大户早已成了惊弓之鸟,畏之如虎豹。”

  谢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原本他以为韩桢私下里已经与户部与商务院聊过了。

  但是看刘宓与苏昭德这个反应,显然根本不知晓内情。

  “刘尚书言之有理,县长三思啊。”

  赵霆也开口劝道。

  交子最初只是蜀中商人们,为了方便交易,搞出来的信用货币。

  后来因挤兑风波,导致交子信用破产。

  薛田出任益州知府之后,他经过调研报请朝廷同意,决定将此前民间的交子铺,收归官府管理,由政府负责发行“官交子”。

  有了官方做背书,交子又重新开始流通。

  但问题是,赵宋的骚操作太多了。

  为了应对西夏人,西北五路屯有数十万禁军,而西北贫瘠,粮草需从中原和南方调运,后勤供应就成为了赵宋朝廷的一大难题。

  于是,赵宋的第一个骚操作来了,将粮草运输交予商人,然后用交子支付。

  可赵宋朝廷光给交子,却不在交子铺给予等额的铜钱、金银,也就是说,负责运送粮草的商人,拿到的全都是空头支票。

  关键是,这些空头交子,在蜀中可以正常使用,这就相当于超额发行了。

  若只是一次两次,倒也没甚么。

  可赵宋朝廷尝到了甜头,开始了第二个骚操作,疯狂增发交子,弥补财政亏本。

  结果,自然就是交子再度崩溃。

  无数商人因此破产,蜀中之地,哀鸿遍野。

  接连经过两次信用破产,如今的赵宋商人,可谓是谈交色变。

  这也是为何,赵霆、刘宓不惜冒着触怒韩桢的风险,也要劝阻的原因。

  “交子之事,我心中有数,实乃赵宋朝廷贪婪成性,最终才酿成灾祸。”

  韩桢微微一笑,语气柔和道:“银行只需严格把控纸币发行,与金银、粮食乃至于食盐产量挂钩,便可万无一失。”

  谢鼎沉吟道:“若能严加看管,倒也可行。”

  说白了,纸币作为一种信任货币,只要监管到位,朝廷不乱来,就出不了乱子。

  大明宝钞那种只管印,其他甚么都不管的,那根算不得纸币。

  韩桢朗声道:“户部有多少金银、钱财、粮草,广陵等几处盐场有多少精盐、粗盐,就印多少纸币,多一文都不印,同时短期内不允许兑换金银。”

  短期不允许兑换金银,是防止出现挤兑风波,至于铜钱,随便换。

  因为不管是粮草还是盐,都能随时折换成铜钱。

  但金银不同,如今还属于稀缺货币。

  等到几年之后,商人们彻底习惯使用纸币后,也就没了兑换的心思了。

  届时,纸币在他们手中,与金银无异,为啥还要换?

  见韩桢准备的如此周全,赵霆等人心头的担忧渐渐散去,纷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