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0311【宋国使节】(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乡间田园牧歌,城中繁华似锦。

  副使李纲面色凝重:“吾本以为,韩贼不过一介武夫,仗着兵锋而已。却不曾想竟是一位雄主,将山东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孙傅叹了口气:“是啊!若再让其安稳发展十数年,只怕又会是一个西夏。”

  李纲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此人留不得,待回朝之后,吾必当上奏陛下,尽快将韩贼铲除。”

  “谈何容易。”

  孙傅苦笑一声:“青州贼悍勇,又有火器之利,胜负犹未可知。更何况,金人与西夏虎视眈眈,一旦我朝与韩贼开战,金人必定趁势南下。”

  “唉!”

  李纲长叹一声。

  韩桢崛起的时机,太巧妙了,与当初的西夏如出一辙。

  若非忌惮辽国,西夏仅凭五洲之地,如何能扛住赵宋。

  好水川等几场大胜,根本就代表不了甚么,事实上对赵宋庞大的体量来说,顷刻间又能招募数十万人的军队。

  西夏才几个人?有多少粮食?

  根本就耗不起。

  之所以对西夏束手无策,最主要的原因,是忌惮北方的辽人。

  如今,韩桢与当初的西夏如出一辙,只不过北边的辽人换成了更野蛮,也更骁勇的金人。

  在李纲眼中,韩桢比之李元昊,更加难缠。

  西夏乃是苦寒之地,党项人也只是蛮夷罢了。

  而山东却不然,作为上古九州之首,资源丰沛,要良田有良田,要矿有矿,甚至还有几处养马地。

  韩桢又是汉人,手持胥吏这把剑,根本不愁无人治理百姓。

  念及此处,李纲脸上的愁容更甚了。

  就在这时,马车缓缓停下。

  “伯野兄,别来无恙。”

  一道爽朗的笑声传来。

  孙傅整了整仪容,说道:“谢守器来迎了。”

  “嗯。”

  李纲点点头。

  下了马车,孙傅笑着拱了拱手:“一别多年,守器兄风采依旧啊。”

  看着谢鼎身上的紫色官袍,李纲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他性情刚正,对谢鼎投贼之事,极为鄙夷。

  孙傅介绍道:“这位乃是太常少卿李纲。”

  闻言,谢鼎拱手道:“久仰久仰。李少卿两次直言上书,本官敬佩的紧。”

  李纲轻哼一声,敷衍的拱了拱手。

  见状,孙傅赶忙解释道:“李少卿舟车劳顿,许是有些乏了。”

  谢鼎微微一笑,毫不在意:“本官已摆下酒宴,为两位接风洗尘。”

  使节团入驻临时馆译后,孙傅与李纲便来到卓楼赴宴。

  除开礼部侍郎裴怀之外,谢鼎又将刘勉之拉来作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纲面色微醺,借着酒劲,他语气讥讽道:“谢尚书贤名,本官也是有所耳闻。只是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谢家世食宋禄,当忠君之事,希深公在天有灵,得知后人如此,只怕会觉得可悲可叹。”

  此话一出,原本热闹的气氛一滞。

  谢鼎收敛笑意,不急不缓地说道:“若本官没记错,李少卿也曾在山东任职过罢?”

  李纲怡然不惧,答道:“不错,政和二年,本官出任济州教授。”

  谢鼎又问:“李少卿自定陶而来,定然途径济州,不知李少卿任职时的济州,与如今相比如何?”

  “这……”

  李纲面色一滞。

  他本性高洁,不愿昧着良心说谎。

  沉默了片刻,李纲沉吟道:“蔡京、王黼等奸臣把持朝政,以致民不聊生,但这并非是谢兄投贼的理由,我辈读书人,当奋勉图功,拨云雾而见青天。”

  “如今六贼已去其四,我等忠臣义士,终将重新执掌朝堂。届时,辅佐陛下勤政爱民,推行仁政,安定社稷。如此,方才不负横渠先生四言。”

  “呵。”

  刘勉之冷笑一声,幽幽地说道:“根子烂了,除掉一批六贼,又会冒出新的六贼,不过是徒劳罢了。”

  李纲面色一变,怒道:“刘致中,本官知你因洛学之事,对官家心怀怨望,因此才出口污蔑。”

  “污蔑?”

  刘勉之怼道:“如此说来,李少卿觉得李邦彦、白时中、蔡攸这些都是品行高洁的忠臣义士喽?”

  “你……”

  李纲一时语塞。

  这时孙傅出言劝和:“莫要伤了和气。”

  说罢,孙傅扯了扯李纲的衣角,朝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