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被点燃,火光在众人眼中闪烁。

  当燃烧到尽头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海面上空回荡。

  轰!

  浓郁的烟雾从炮口喷涌而来。

  不过很快,就被海风吹散。

  铁制的炮弹激射而出,精准击中小船。

  木质的船哪里能挡住攻城炮的威力,瞬间被洞穿。

  一炮精准击中目标,方才负责观察指挥的炮手得意一笑:“怎么样?”

  此人,竟是黑山寨的七当家倪睦。

  自打接触了火炮后,倪睦便展露出惊人的天赋,对于距离、角度以及火炮的弹道,彷佛有种天生的直觉。

  在经历了无数次实弹演习后,倪睦进步神速,八百步以内,几乎指哪打哪。

  命中率竟高达七成!

  相比之下,孙志等人就没那个天赋了。

  “打得漂亮!”

  一旁的孙志拍手叫好。

  见状,李南嘉狭长的凤目中也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今日试航与操练差不多了,眼见风浪愈来越大,她下令道:“回航!”

  三个多月的时间,水师士兵开始逐渐适应神舟战舰,如今差的只是实战了。

  神州巨舰驶入胶州港后,直奔船坞而去。

  停靠在规定地点后,船坞闸门缓缓关上,水车开始向外排水。

  随着水位不断下落,巨舰渐渐落在水下的平台之上,一群匠人顺着阶梯来到平台,开始紧锣密鼓的修检,排查风险。

  一众水师士兵下了船,李南嘉率领麾下将士回到军营。

  前往军需处,交还了剩余的火药与炮弹后,便骑上战马赶往镇子,除开战事和日常操练之外,她其余时间不必住在军营。

  作为水师中唯一的女子,韩桢到底给了她一些优待。

  毕竟人家捐了那么多钱,几乎承担了整个水师组建的费用,有些优待很正常。

  临海的镇子于今岁一月完工,耗时五个月,征召民夫匠人五万余。

  建成之日,远在益都的韩桢亲自为镇子赐名,青岛。

  说是镇,实则比之即墨还要繁华几分。

  茶肆酒楼、青楼赌坊、瓦市勾栏,应有尽有。

  骑着战马,漫步在街道上,一番挑挑拣拣后,李南嘉选了家装饰雅致的脚店。

  脚店与酒楼,除了没有酿酒权之外,几乎没甚区别。

  走进店里,李南嘉挑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伙计拿着菜单走上前,殷勤的问道:“这位小娘子要点甚么?”

  北宋是没有菜单的,食客进了店,一般会主动询问店里有哪些菜式。

  但自打卓楼推出菜单后,山东各大酒楼争相模仿,甚至就连东京城,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接过菜单,李南嘉扫视了一眼,吩咐道:“一斤酱牛肉,煎条石首鱼,炒盘冬笋,再来一壶黄酒。”

  “好嘞,您稍待。”

  伙计吆喝一声,便去通知后厨了。

  不多时,伙计端来一个小火炉,将装着黄酒的小壶架在火炉上煮。

  待到黄酒热了些,李南嘉给自己倒了一杯。

  一杯黄酒下肚,她不由吐出一口寒气,只觉胃里暖洋洋的。

  许是店中客人不多,后厨不忙,伙计很快便端着菜肴上桌上。

  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出阵阵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李南嘉拿起筷子,就着黄酒,品尝起了菜肴。

  对如今的日子,李南嘉很满足。

  每天过得很充实,也很刺激,毕竟一旦出海,是生是死就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这样的日子,正中她的下怀。

  武人的胃口很大,李南嘉哪怕是女子,也不列外。

  就着三道菜,一连吃了三碗饭。

  酒足饭饱后,她面色微醺的骑着战马回到家中。

  这是一处两进的小宅院,面积不大,胜在清幽。

  家中只有一名丫鬟,还是个哑巴。

  见到李南嘉回来,小丫鬟立马上前阿巴阿巴的连说带比划。

  李南嘉轻声说道:“我用过饭了,不必管我。”

  洗漱一番,点上火炉,李南嘉坐在书桌前提笔记录着今日操练的细节,思索不足之处。

  不知不觉间,三更天的梆子声响起。

  李南嘉放下笔,吹熄蜡烛后,躺在床上。

  盖着厚厚的被褥,她睁大眼睛,愣愣地看着漆黑的帐顶。

  每天只有在这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