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日了。

  李邦彦眼中闪过一丝狠色:“为今之计,唯有趁着韩桢还未进皇宫,率先投诚!”

  “你想劫持陛下?”

  蔡攸悚然一惊,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对方。

  此时此刻,他竟觉得李邦彦有些陌生。

  这还是平日里那个混不吝的浪子宰相么?

  李邦彦语气坚定道:“我等只有这一条生路!”

  蔡攸被他盯得有些发毛,不由咽了口唾沫。

  他自问无情,为了权势可以背后捅父亲刀子,甚至要诛杀亲弟弟,可他从没想过劫持陛下。

  这……这简直太疯狂了。

  李邦彦催促道:“时间不多了,行与不行给个话。”

  回过神,蔡攸面露迟疑道:“可……可我等无兵在手,皇城中的禁军与将领,岂会听我等调遣?”

  “你忘了一个人!”

  李邦彦略显神秘的说道。

  蔡攸一愣:“谁?”

  李邦彦一字一句道:“东门副使,武德大夫,刘锡!”

  “着哇!”

  蔡攸双眼一亮,猛地一拍大腿,旋即又赶忙捂住嘴,四下看了看。

  好在这会儿皇城内人心惶惶,没人注意他们。

  刘锡乃是刘的亲哥哥,且身为东门副使,麾下有一支百人禁军可供调遣。

  李邦彦吩咐道:“我去找刘锡,你去伪造一封旨意调令,将皇城门与宫门的禁军侍卫全部调开。”

  “好!”

  蔡攸点点头。

  两人说干就干,没有丝毫犹豫,实在是时间紧迫。

  一旦韩桢杀进皇城,就没他们甚么事儿。

  北宋皇城大致分为四层,从外到内分别是皇城门、宫门、殿门与上门。

  文德殿东、西两侧,便是东西门司。

  也就是说,东门紧挨着大内禁中,与东宫只有几百步的距离而已。

  东西门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舍人十人、祗候十二人,俱都由武勋子弟担任。

  门使乃是虚职,挂名而已,实际由副使掌权。

  东门的另一位副使乃是杨家子弟,此刻并不在宫中,只剩下刘锡。

  “见过李相!”

  见到李邦彦前来,刘锡立即起身相迎。

  李邦彦张口说道:“传陛下口谕,命东门副使刘锡,率麾下禁军前往东宫,护送陛下出皇城突围。”

  “这……”

  刘锡一愣。

  护送陛下突围,如此重要的差事,怎么也轮不到他们东西门司啊。

  见他面色迟疑,李邦彦左右看了看,见公廨内无人,压低声音道:“刘大夫,本官准备配合韩县长里应外合,将劫持陛下,打开皇城大门投诚!”

  “李相莫开顽笑。”

  刘锡心中惊疑不定,不晓得李邦彦是不是来试探他的,毕竟他身份特殊,亲弟弟乃是韩桢麾下心腹大将。

  李邦彦看出了他的忧虑,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你且宽心,并非是诳你。本官已让蔡攸伪造陛下旨意,将宫门、皇城门的禁军调走。我等劫持陛下后,立即就能顺利走出皇城。”

  还别说,这套计划看似简单粗暴,漏洞百出,实则却极易成功。

  换成以往,自然是不行,但眼下是特殊时期,内城被攻破,反贼即将打到皇城来了,皇宫之内人心惶惶。

  蔡攸乃是少师,领枢密院,伪造一份临时圣旨,简直不要太轻松。

  情急之下,大内禁军来不及审查。

  见刘锡还在犹豫,李邦彦劝道:“刘大夫,你弟弟刘如今是韩县长的心腹爱将,若你能立下大功,刘家地位必然无比稳固。”

  “好!”

  刘锡点头应道。

  李邦彦大喜:“事不宜迟,吾等速速行动。”

  很快,刘锡便点齐了麾下一百禁军,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在李邦彦的带领下直奔东宫而去。

  来到东宫,众人被宫门外值差的太监拦下:“陛下说了,谁也不见,你等还不速速离去!”

  李邦彦大义凛然道:“本相奉陛下旨意前来,你这奸佞竟敢囚禁陛下,该死!”

  囚禁陛下?

  那太监一愣。

  不待他反应过来,刘锡已拔出腰间佩剑,狠狠刺去。

  噗嗤!

  剑刃贯胸而过,太监当场毙命。

  一脚踹开太监的尸体,刘锡高呼一声:“进宫,护送陛下出宫突围!”

  身后禁军顿时一拥而入,闯入东宫之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