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刘彦宗迈步来到完颜宗望身旁,轻声道:“都帅,会宁府的粮草送来了,可却只有十五万石,少了一半。”

  “哼!”

  完颜宗望冷哼一声:“陛下当真是把宋人那一套都学去了。”

  刘彦宗面色担忧道:“十五万石粮草,哪怕省着点,也只够将士们吃到来年二三月,更别提储备粮食发动大战了。”

  完颜吴乞买虽无甚兵权,但却掌管着国库与粮食。

  现在,他明摆着就是用粮食卡住完颜宗翰与宗望的脖子,企图破坏他们的联宋攻齐计划。

  毕竟,士兵总要吃饭的。

  齐国灭不灭,韩桢死不死,其实完颜吴乞买并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灭掉齐国后,完颜宗翰与宗望两人的势力与声望,将彻底凌驾于皇权之上,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任人摆布。

  “无妨。”

  完颜宗望摆摆手,冷笑道:“过段时日,我会联系粘罕,让他发动几位勃极烈一齐向陛下施压。届时,陛下不答应也得答应,由不得他!”

  完颜宗翰是相国派,他则是太子派,两方联合起来,皇帝又如何?

  说到底,这金国还是部落议事制,皇权并无多少。

  这段时间,他除开招募操练军队之外,更多的精力放在商讨划分齐国之事。

  四方参与,各方利益都需要平衡。

  目前大体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旁枝末节的细节。

  ……

  果不其然。

  完颜宗翰两人联手施压,完颜吴乞买哪怕心里再不情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同意联合宋国和西夏征讨齐国。

  一辆辆粮车自会宁府运往西京与中京。

  ……

  ……

  出巡回到开封后,韩桢便深居简出,一心处理政务,以及备战。

  随着夏收与秋收结束,体会到摊丁入亩的好处后,治下百姓彻底安稳下来了,各部院有条不紊的运转。

  时间一晃而过,来到年底。

  这期间,完颜宗翰并未再派兵袭扰和劫掠,南方宋国亦是毫无动静,双方开设互市,商人互通有无。

  甚至,就连西夏都选择了蛰伏。

  所有人都享受着难得的和平,殊不知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流涌动,一场惊世大战正在酝酿之中。

  等待合适的时机,彻底爆发出来。

  十二月二十八。

  年关将至,东京城笼罩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之中。

  大街小巷涨红挂彩,热闹非凡。

  作为皇帝,韩桢却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几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每到年关,都需祭拜天地、太庙、三皇五帝。

  除此之外,韩桢还得准备几日后的大朝会。

  忙碌了一天,时值傍晚,他总算能歇一歇了。

  靠坐在垂拱殿的椅子上,品着热茶。

  就在这时,老九匆匆迈入大殿,压低声音道:“陛下,小种将军送来密奏。”

  “呈上来。”

  韩桢放下茶盏,吩咐一声。

  接过密奏,先是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这才拆开查看。

  密奏很长,但表达的意思却只有两个字,要粮!

  西北五路没粮了!

  赵佶这厮显然不想再当冤大头了,早在前两个月,便停了对西北五路以及河东路的粮食供给。

  全靠夏收两季的税粮在支撑。

  可西北乃苦寒之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稀少,根本撑不了多久。

  放下密奏,韩桢摇头失笑道:“赵佶倒是够果断。”

  他本以为赵佶会派人去西北,撸了刘、姚、种三家的兵权,换成自己人。

  结果没想到这厮竟如此果断,直接舍弃了西北五路,眼都不带眨一下。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对的。

  以这三家在西北的影响力,换将也无济于事,数代人积攒的声望,岂是短短时间就能消糜的?

  届时这三家振臂一呼,西军将士照样杀官开门,迎王师入城。

  念及此处,韩桢执笔,龙飞凤舞的写下一份手谕,唤来内侍:“送去内阁,让户部批粮。”

  没法子,赵佶甩手不管,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否则,种师中和姚古如何看他,西军将士又如何看他?

  老九提议道:“陛下,折家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也不知打得甚么主意,是否派人去试探一番?”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