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而去。

  “折知府且坐,陛下稍后就来。”

  “罪臣站着便可。”

  折可求却并未落座。

  见他坚持,老九并非多言。

  折可求要站,那就让他站着呗。

  一刻钟后,韩桢龙行虎步的踏进书房,径直来到书桌后方坐下。

  折可求心中一禀,赶忙跪地行大礼参拜:“罪臣拜见陛下。”

  见状,韩桢似笑非笑道:“折知府何罪之有?”

  折可求真情实意道:“罪臣见驾来迟,本该去岁年初,便进京觐见陛下,可惜身体抱恙,加之西夏与金国蠢蠢欲动,因此一直拖到了今日,还请陛下恕罪。”

  瞧瞧。

  甚么是老狐狸?

  相比之下,折彦文单纯的像张白纸。

  韩桢温声道:“折知府镇守边陲多年,年年与西夏交战,劳苦功高,累得一身伤病,是朕疏忽了,早该派遣御医前往府州,为折知府调理身子。”

  折可求神色感激:“承蒙陛下挂念,微臣感激不尽。”

  韩桢微微一笑,吩咐道:“折知府快快请起,来人,看座,上茶。”

  “多谢陛下。”

  折可求道了声谢,领着折彦文坐下。

  寒暄了几句之后,折可求故作为难道:“陛下,微臣有一事相求,还望陛下成全。”

  “何事?”

  韩桢不动声色地问道。

  折可求拱手道:“犬子虽已及冠,却劣性不改,国子监乃文华昌盛之所,微臣想让犬子入国子监,求学问道,改除纨绔恶习。”

  呵!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只是,送一个质子来汴京,就想保全折家?

  天底下哪有这般便宜的事儿。

  韩桢微微一笑:“此事朕允了。”

  “微臣多谢陛下。”

  折可求心头一喜,赶忙起身道谢。

  只是韩桢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心彻底高高悬起。

  “折家镇守边陲二百余年,数代人为保家国,战死沙场,劳苦功高。而今得知折知府身体抱恙,却依旧奋于苦寒之地,朕于心不忍,欲封爱卿为折兰王,加封太子少保。”

  折兰王本为汉时匈奴部族之王,黄金部族之一。

  折家乃鲜卑后裔,追本溯源,祖上正是折兰氏部族的后人。

  韩桢封他为折兰王,倒也符合身份。

  此外,匈奴最后一代折兰王,乃是被冠军侯霍去病斩杀,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折兰王,太子少保!

  一瞬间,折可求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韩桢的手段算不得高明,不过是明升暗降之计而已,但这却是煌煌阳谋。

  折可求接了,那么就得老老实实进京,当个闲散王爷。

  若是不接,那就是抗旨不尊。

  这个折兰王,不管接与不接,折家在三府的根基,都保不住。

  见折可求久久不语,韩桢渐渐收敛起笑意,皱眉道:“难不成折知府依旧心向伪宋,不愿接受朕的封赏?”

  折可求一个激灵,赶忙解释道:“陛下误会,非是如此。”

  “那是何意?”

  韩桢追问道。

  折可求被逼的退无可退,惨笑一声,语气哀求道:“陛下,还请看在我折家这二百余年,替中原看守门户的份儿上,留一丝情面罢。”

  韩桢冷声道:“正是看在你折家这么多年,数代人战死沙场的情分上,朕才许伱这个折兰王,否则朕麾下的数万青州军,以及西北五路的西军,已经兵临府州城下!”

  折可求还是没有放弃,乞求道:“陛下,我折家镇守边陲这二百余年,可曾做过一件出格之事?这些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战死沙场的折家子弟足有上百。陛下心胸广阔,气吞四海,为何容不下一个小小的三府之地呢?”

  韩桢锐利的目光盯着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摄人的气势,一字一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的治下,不允许出现国中国!”

  “……”

  折可求沉默不言。

  韩桢对待折家藩镇之坚决,让他没有想到。

  关键是,折家没有退路。

  这时,韩桢保证道:“你折家劳苦功高,朕都看在眼中,朕许你折兰王这个嗣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齐国爵位承袭唐宋,为十二等,从高到低分别为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爵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