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看看当下的斐潜,刘协才是豁然开朗,何必局限于之前的那些机构呢,扩大了之后,人就自然多了,然后不是自然而然的就分权了么!

  想通了这两点之后,刘协便是如同拨云见天,复见光明一般,觉得胸腹通畅,大有轻身飘飘欲临风而起之感

  然后等落到实处,刘协却发现他并没有办法像是斐潜那样,一言出而万人从,他放的屁还没有出崇德殿,便是已经消散了,离开大殿三尺之外,便是连个味道都没有。

  怎么办?

  刘协准备双管齐下,放两把火。

  刘协身边有什么曹操和斐潜都没有的?宦官。就像是之前他父亲,然后再往上的大汉皇帝一样,都有利用这些宦官的策略,刘协自然也不能抛弃这个大汉优良的传统。虽然说现在他已经培养出了几个心腹,但是这依旧不够,数量还是太少。这些宦官当然不能取代朝臣,但是可以充当刘协的触手和耳目,直通内外,然后慢慢的扩展实力。

  所以,第一把火,便是扩招宦官!

  第二把火,则是烧在了郗虑等人的身上

  这些离开了关中三辅,来到了刘协身边的人,首先可以确定一点,这些人和斐潜合不来,因此就可以成为刘协的助力。

  刘协召集这些人讲经,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又可以说明其实这些人也并不受到颍川这一派的重视

  就像是颍川的这些家伙从来都不会花时间来和刘协讲经一样,这些颍川人更愿意花时间在摄取更多的权柄上,因此郗虑这些人也同样和颍川人之间有着矛盾。

  虽然说这种矛盾并不是激烈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但是刘协觉得可以利用一下,点上些火烧一烧,看看有什么变化。

  至少不要像是当下死水一潭。

  所以第二把火要怎么烧,刘协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火之处!

  修史!

  若说是经书注解是经学世家梦寐以求之事的话,那么修史就是全天下所有有识之士的心头好

  后世之人可能难以理解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就大体上能明白了。在唐代有一个丞相,薛元超,多少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然后其言有平生三恨,一不能进士及第,二不能娶五姓女,三不能修国史。由此可见修国史这一件事,对于这位高如宰相薛同学来说,都有着极大诱惑。

  而修史这个事情,只能由刘协发起,其他人没有这个资格!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