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3352章面临的转机(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问题,然后夏侯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平阳之处,似乎是以普通的民众是否方便为主要核心点来安置市坊功能区域的……

  而在山东之处,谁去管民众方便不方便?

  重要的是士族子弟,官吏官府方便不方便!

  就以最为简单的集市来说,若是在山东,那么一定是要集中管理的,否则那些该死的贱民私下售卖怎么办?岂不是少了好多小钱钱?所以一定要用围墙将集市围起来,然后只是留下狭小的出入口,派遣兵卒和税吏在门口收钱,一个都不能跑,一文钱都不能少!

  至于因为收钱而导致集市门口排长队,抑或是百姓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采购,抑或是因此引发了推搡踩踏的事情……

  那又有什么关系?

  重点是方便管理!

  所以在山东,集市一定不会距离官府管理机构太远,越大越要集中,否则让那些官吏跑断腿,累死在路上,那还了得?

  因此在山东之地,赶集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也是辛苦的事情。官吏嗷嗷叫辛苦,百姓嗷嗷叫辛苦,商户嗷嗷叫辛苦,似乎所有人都在叫辛苦,可偏偏就是一百年都没有改变什么。

  而在平阳,在临汾,集市似乎规模都不大,而且越是大集市,越是放在了城外。城内只有日常售卖商品的市坊,而没有大规模的集市,这不是很不合理么?

  对于这一点,令狐邵却觉得山东之地的方式才是不合理。

  令狐邵说,因为四民是平等的,需要各司其职,所以农户就只需要关注庄禾种植,粮食生产就好了,而商户本身就是需要运输往来,疏通有无的,所以跑腿的事情就应该是商户去做,而不是在店铺里面等着农夫送上门来。

  至于管理平台……

  咳咳。

  如果让原本应该是另外的三民所做的事情,全数都推到农户身上,那么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

  令狐邵没有具体说会有什么问题,但夏侯身上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因为这就是山东的现状!

  山东底层的农夫要赶集,谁去管这些农夫是走路去,还是推车去,抑或是坐驴车去?又有谁去算一算这些农夫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路上消耗多少精力体力?一次,两次,一年,两年,习惯了就好?

  而且夏侯想到了山东这种模式最为致命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万一……真的只是万一,阳城之集的惨事再次重演怎么办?

  像是临汾这样的分散集市,就算是曹军想要劫掠都难。

  而在山东,当年就是因为阳城大集……

  而且那些大集市都是士族几代经营,囤积货物钱财无算。

  董卓有骑兵,骠骑也有骑兵!

  夏侯的汗珠子,顿时就停不下来了……

  真要是到了最恶劣的份上,山东之地的经贸集市,必然会受到最为沉重的打击!

  跑都难跑!

  怎么办?

  如今这要怎么办?

  就在夏侯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似乎又来了一个转机。

  斐潜召夏侯到前线了……

  ……

  ……

  许县。

  崇德殿。

  至于崇德殿究竟是崇什么『德』,谁都不清楚,但是谁都不会问。

  天子刘协有些脸色苍白的坐在宝座之上,周边的太监和宫女都是避退得远远的,只有刘协的贴身黄门宦官那有些尖锐的嗓音在大殿之中轻轻回荡。

  『……夫四民之业,乃国之基石。士以笃学立身,农以耕稼养命,工以技艺成器,商以通货致富。四者各司其职,相生相养,共济大汉之繁荣。』

  『士者,国之栋也……』

  『农者,国之本也……』

  『工者,国之巧也……』

  『商者,国之脉也……』

  『四民之业,各有所长……』

  黄门宦官念着,刘协默默听着。

  阳光从门口照耀进来,却止步于大殿的还不到一半,似乎在大殿深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吞噬了光明,留下了黑暗。

  黄门宦官停顿了一下,偷偷抬眼瞄了瞄刘协,然后才继续念道,『昔者,尧舜禹汤之世,道德昭显,仁政流行。为政之人,以道立身,以德治国,坚守本心,不为世俗所摇。是以四海之内,风调雨顺,万民安居乐业,和气融融。』

  『是故,执政当守山……』

  『够了!』刘协怒喝了一声。

  黄门宦官立刻停了下来,收好手上的檄文小抄,垂首而立。

  这一份的檄文,和之前斐潜发布其他檄文略有不同。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