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曹洪和这些护卫都有些紧张,只不过在当下,他们越是心中紧张,越是要表现得轻松一些,这样才能让其他的曹军兵卒不至于担忧和害怕。
在很早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开始考虑要如何应对骠骑的骑兵,眼下这些防御体系和工事,也是算第一次在实战当中大规模的运用,具体会有什么效果,曹洪也无法确保。
毕竟人都是活的。
所有的事情都会因为人的改变而改变。
战争也不例外。
曹军其实已经做出了很多很大的变化了,因为斐潜带着骑兵这个兵种的再次雄起,在山东之中,也就自然而然的开始研制各种克制骑兵的战术方法。重骑兵确实是很强,但是并非全无克制之法。尤其是在斐潜以骑兵凌辱了一次豫州许县之后,但凡是曹军的将领谋士,都在思考怎样的克制骑兵。渐渐的,在山东之地当中也出现了兵种相克的生态链。
同时,曹军的进化也在促进了斐潜骑兵也跟着渐渐的进化。
原本在骠骑军中,持长马槊的骑兵开始换成了长矛和战刀,从一味强调冲击力变为兼顾冲击性和机动性。单纯的枪骑兵形态开始逐渐演变,朝着最终成为远程可以骚扰拉扯,近战又能突破的古代骑兵终极形态进化。
斐潜骑兵的进化,又再次压迫曹军必须再度跟进,使得曹军也开始研究各种战术配合,不再是用步卒一招打天下,对付许褚的那种远程战术就可见一斑。步卒开始和远程相互结合,弓用来保持射程和火力,对付轻甲,弩用来对付重甲。再加上弩车和投石车,形成多层次多用途的火力输出结构。
或许再过一段时间,双方都会再次演化……
所以不管是斐潜的骠骑军,还是曹操麾下的中领中护军,都是随着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变化而变化,也没有能脱离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所形成的具体战术的阵型。先有装备,然后有技术,之后有战术,然后才是阵型。
阵型从来都是战术的附属产物,而不是反过来。
在双方真正的开战以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战术部署会是什么样的,预备队会如何使用。但是优秀的将领会根据敌人的作战习惯和兵力部署,以及开战前对战场的侦查,还有开始对抗以后的战场局势,来决定自己所应该采用的战术策略。
骠骑兵强,精锐彪悍,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费钱,并且因为昂贵而相对数量较少。所以斐潜的一切战术都围绕着这个特点展开,反观曹军人多,同样的曹军的战术特点也是根据其自身的条件,战术特性有所不同。
所以现在曹洪所考虑的就是骠骑会进攻营地么?
他要怎么进攻?
是要用骑兵冲击四周,寻找突破口?
还是用步卒来推进,像是之前攻打坡下营地那样?
火炮,曹洪在潼关已经见识过了。
火炮摧枯拉朽,固然是威力十足,但如果没被打中,那就屁事没有。
想要轰破营寨寨墙,那就去轰好了。
寨墙没了,有土墙,土墙没了,还有土塬!
这么多的工事,就算是都留给骠骑火炮去轰,又要轰到什么时候?
曹洪死死盯着远方的斐潜,想要知道斐潜究竟要用什么方式来攻打营地。
因为曹洪不相信斐潜当下摆出的阵型,就是斐潜即将采取的进攻战术。
这种类似于传统的中央突破,两边骑兵协同的阵型,怎么看都像是在引诱曹军出击。
摆在中央的不仅有火炮营地,还有斐潜的大旗。
这就像是一个,不,两个美女在舞台中央搔首弄姿……
来啦,来啊。
若是曹军真的兴冲冲的杀出去,那么旁边提着大棒的壮汉便是会咣当一声跳将出来。
曹洪才没有那么傻。
在作战时,如果主将想快速使整个军队作出符合自己意图的响应,那么这些具体的战术布置的内容,也就是预设阵型的核心所在。如何在各自单位的配合下,打出既定的战术部署来,才是阵型的精髓。也就是说,除了具体的军阵布局之外,真正核心的部分,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展开队形,如何调度部队,如何发挥兵力兵器的优势克制不同的对手。
这才是每个优秀将领的隐秘奥义。
阵型阵法,一样的是『阵』,不同的是『型』,是『法』。
斐潜是一个愚笨的对手么?
显然不是,那么斐潜摆出这样一个有些呆板的阵型来,必定是怀着某些恶意。除非斐潜想要做一个猪突的战术,否则这种简单的步卒放中间,骑兵放两边的方式,但凡是有点经验的将领都会这么做,还有什么可以称道赞许的?
有军阵的战术队形而没有使用方法的调度训练,那就很容易被对手捕捉到防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