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才那中年人实在没忍住问了出来,他是个读书人,如今已是秀才身,读了不少书,描过不少字帖,但的确从没见过这小姑娘写的这种字体。

  不知她是在哪学的?

  怎么写出来的字有些他认得,有些就不认得了?

  且有些应该认得的字,不细看,也看不出来是哪个字,似乎有些……潦草?

  是潦草吧?

  这秀才实在忍不住不问个好奇。

  宋秋实在没想到这些人闲得要好奇她随手记一通的东西,不由有些愣了愣。

  什么字体?

  大概就是后世的简体和阿拉伯数字外加她自个写习惯的草草字?

  嗯,她字写得不好,从前上学教她的老师都没少说让她买字帖练字的,但她随性惯了,字嘛,写出来就行,她又不当书法家。

  所以,常说她写得字是草书,没几个人认得清楚的人也多得很。

  她要记这么多东西,当然是越快越好了,谁还管字写得工整不工整啊。

  宋秋抬眼,余光间正好就瞥到对面不远一家商铺的招牌,錢記燈籠鋪。

  这里用的都是繁体字,她知道啊。BIqupai.c0m

  但她又不会写,繁体字多麻烦啊。

  可是这些人为什么非得她好奇她写的字呢。

  宋秋差点想暴躁了。

  但顾客是上帝,挣钱要紧,所以她还是语气很好的解释道:“哦,这位大叔,因为我识字少,更不怎么会写,所以就这样写半截啦!别人认不清是当然的,不过我自己认得就行了呗,反正我就是自己写写,又不干什么不是?”

  这话倒是。

  秀才一听她就是随便写写的,因为识字不多更不怎么会写,所以才写成这样虎不像虎猫不像猫的,倒是登即就释然了。

  “原来是这样啊。”

  秀才解了好奇,也就不多问了。

  其他人一听是这样,也就不好奇了。

  只是莫大掌柜看着那破布上乱七八糟的一堆,忍不住打趣,“我说小姑娘,你这写得鬼画桃胡的,到时候可别自己都认不出才好啊!”

  宋秋笑眯眯,“大叔放心,一定不会错的。”

  众人这才轰然一笑,各自散去,只等后日再来。

  还有几个没记好的,宋秋也快速的一一记好。

  一直到摊前冷清了,老胡氏捧着一大袋子沉沉的铜板,她心里也不轻松,看着宋秋,表情难得有些无措。

  “阿秋啊,这么多的粽子,我们真做得出来?”

  还有,这么多的钱,他们祖孙俩回村,这么远的路,万一遇着歹人抢可怎么是好?

  镇上治安是好,可出了镇子,就不一定了。

  老袁氏此时是愁得不行,这就是家里没个壮年的坏处了,挣了钱都不安心啊!

  毕竟,今儿在市集上,他们可是大热,这么多人看着他们卖了大钱的,难免没眼红的。

  这么多的粽子,光靠他们两双手,的确是做不出来的,所以宋秋心里已经有打算要请人帮着一起做了。

  这个不是问题,眼下的问题是带着这么多的钱,要怎么回去。

  思索半晌,宋秋道:“奶你带着钱先去地瓜叔家的铺子里坐坐,我去去就回。”

  “你要去哪里?”老袁氏不放心。

  宋秋忙道:“咱们两个回村,这么远,可提心呢,我去找五斤叔,雇了他的牛车,让他和我们一起回去,正好我也要多买些糯米,用牛车一起拉回去轻便,我腿脚快,去去就回来了,奶你就等我一会儿就好,不用担心。”

  老袁氏一听是去找周五斤,心里也是放心,泗水码头不远,从前她带宋秋去那里看过大船的,她知道路。

  张记杂货铺就在市集边上拐角处,走过去百十来步的功夫,这么多人呢,也不怕出什么事。

  宋秋果断挑上空担子,拉着老袁氏往张记杂货铺去。

  张地瓜一早上都忙着做生意呢,根本没出铺子,自然不知道市集上粽子很是闹热了一番的事。

  再说了,就是听说了,也不会知道粽子就是宋秋他们卖的。

  老袁氏也是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一见她来,张地瓜立马热情的招呼她坐,还要留她吃饭呢。

  老袁氏只笑道:“我们卖了菜,就过来歇歇脚,待会就回家去了,你忙你的去,不用管我,我就在这里坐坐就行。”

  两家关系好,也不多说客套的话,张地瓜让小伙计给她倒了茶水,就接着忙自己的了。

  这边宋秋已经飞快出了市集,往泗水码头去。

  泗水码头就在安康坊,离市集一条街也就是走上两刻钟的功夫。

  宋秋一路小跑着,速度提了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