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朝会,商议的主题是“雪灾”,自入冬以来,气温骤降。

  原本勒紧腰带勉强能过活的家庭,受到寒潮影响,不得不花更多的银子添置炭火、棉衣等物资。

  可对于务农的贫苦人家来,一年的收入就那么点,吃穿用度都要紧巴巴的盘算着。

  花钱买了炭和添置棉衣,就意味着没银子买米。

  许多贫苦百姓没能熬过这个冬,饥寒交迫中人口损失无数。

  朝廷接二连三收到各地官府的折子,上面用“十村不留一户”来形容这次灾情的可怕。。。

  大理寺丞当即出列,作揖道:

  “陛下,可让户部调集钱粮赈灾,百姓缺衣短食,无法捱过冬日,那势必化作流民为祸各州。

  “遭了流民洗劫的百姓,也会变成流民,若不能尽早平息灾情,恐生大患。”

  未等永雄话,户部尚书仓惶出列,高声道:

  “陛下,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粮赈灾,请陛下三思啊。”

  每年的赈灾时刻,对他这个户部尚书而言,都是一场动摇官帽的风波。

  果然,户部都给事中连忙站出来补刀:

  “陛下,臣要弹劾户部尚书以权谋私,贪赃枉法,与其党羽吮吸朝廷骨髓,以致国库空虚。”

  户部尚书跪倒,大声道:“臣乞骸骨!”

  永雄嘴角狠狠抽搐一下,面无表情的俯瞰着众臣。

  党争党争!

  时至今日,还在党争!

  正是你们这群只知道窝里斗的读书人,联合先帝,才把大奉祸害的民不聊生..........永雄握紧拢在袖子里的手,温和笑道:

  “朕昨日便了,灾情严重,朝堂上下,当君臣一心,共商对策,诸位爱卿就消停些吧。”

  户部尚书等缺即偃旗息鼓。

  永雄满意点头,朗声道:“各地义仓储备如何?”

  户部尚书道:“都已开仓救灾。只是,只是秋收时,朝廷与巫神教打了一场,元气大伤。当日粮草便是从各地征调过来的。因此各地义仓储粮不足。”

  永雄想了想,道:“那官仓呢?”

  话音落下,堂内诸公面面相觑,右都御史刘洪出列,道:

  “陛下不可,若要稳住各地局面,让胥吏、官员正常作为,官仓就不能动。”

  义仓是专为荒年赈灾用的。

  官仓则是给官员发放俸禄的。

  动了官仓,朝廷若是发不出俸禄,那才是真正下大乱。

  永雄脸色一沉:“那刘爱卿有何良策?”

  刘洪沉吟道:“北方妖蛮还欠朝廷无数皮毛、盐、铁矿,陛下可派使者前往北境讨要。”

  永雄眼睛一亮,底下诸公也议论纷纷,却见王首辅走出队形,作揖道:

  “此事不可!”

  诸公立刻反驳:

  “有何不可?”

  “本官觉得刘大人此计甚妙。”

  “是啊,妖蛮牛羊成群,皮毛无数,正好可以御寒,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

  王首辅耐心的等诸公完,这才继续开口:

  “当日拟定誓书,是由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持笔,臣亲自监督。白纸黑字写着,妖蛮给予大奉的皮毛、牛羊等物,是在三年后

  “如今战事平息不过两月,妖蛮亦是百废待兴,物资紧缺。此刻要让他们履行契约.........”

  王首辅没有下去,但诸公们明白了。

  这是在逼妖蛮和大奉反目。

  永雄有些烦躁,问道:“首辅大人有何良策?”

  王首辅心里叹息一声,就算没回头,也能感受到身后一道道灼灼目光的注视。

  身为首辅,有些事他避不过,于是沉声道:

  “国库虽空虚,京城内外,乃至中原各地,却富贾横流,陛下可以号召下义士捐款。”

  来了.......诸公心里一沉。

  其实早在多日前,京中就有流言,陛下欲号召捐款,填补国库空虚,要从他们身上割肉。

  永雄等的就是这一刻,笑了起来:

  “此法甚妙,首辅大人认为该如何号召。”

  王首辅道:“当由诸公带头捐款,臣愿捐出半数家财,赈济灾民。”

  此言一出,堂内诸公哗然。

  王党和前魏党的几位成员当即响应,表示和王首辅一样,捐出半数家财,填补国库。

  但更多的大臣采取反对态度。

  “陛下,此事不可。”

  “我等两袖清风,勉强度日,何来家财?”

  “商贾逐利,让他们捐款,便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