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电话,两人一起往外走着,看着周围人忙碌着,将稻米装车运往镇上的粮站。

  这些大米无法作为种子,就只能吃了。

  而且他们还要跟镇上粮管所的人说清楚,别让人当成了种子。

  “老弟,上次你问我今后的杂交玉米研究方向,今后要做啥对吧。”

  “这两天我想了下,还真想到了呢。”

  杨小涛听到袁老师的话有些好奇,随即问道,“您打算怎么做?”

  袁老师看着杨小涛笑起来,“说这个,还是借鉴了你呢。”

  “我?”

  杨小涛皱眉,貌似自己在搞出来杨村一号后,没有后续的研究啊。

  就在杨小涛皱眉的时候,袁老师笑道,“我们这也有不少盐碱地。”

  杨小涛瞪大眼睛,“袁老师,你不会是...”

  “对,我打算研究耐盐碱的杂交水稻。”

  袁老师认真的说着。

  可杨小涛分明从他眼中,看出一股不服输的劲。

  这是,跟自己杠上了啊。

  虽然杨小涛说明了当时培育血玉的情况,更希望袁老师能够继续研究高产玉米。

  毕竟一千来斤远不是杂交水稻的尽头,今后超级水稻才是他要做的。

  但袁老师就像是认定了似的,觉得杨小涛走出来的路肯定没错,非要研究抗盐碱的水稻。

  最后杨小涛也没办法,只能以技术组组长的身份帮其确定研究方向。

  一个是后续杂交水稻的研究,一个是抗盐碱水稻的研究。

  如此下来,研究院的人手肯定不够用。

  不过这不是杨小涛该考虑的,农科院在全国多处开展分校,现在也是时候拿出来了。

  两人一边走着一边说着,聊着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

  另一边,高玉峰挂断电话后,用手拍拍自己的脸颊,感觉肉乎乎的疼,这才确定自己刚才没有听错。

  一千多斤。

  亩产一千多斤的大米啊。

  想到这里,高玉峰便奔跑着离开办公室。

  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老院长,然后让老院长赶紧回四九城,别在这待着了。

  这么大的事,一定要好好的宣传,还有要尽快推广,还有要组织更多的人学习...

  他感觉,未来的农科院会越来越忙了。

  未来的学校开展的学科,一定要将杂交育种技术列为重点科目。

  他还觉得要鼓励其他农作物杂交计划的开展...

  这一刻,高玉峰想了很多很多,但每一个都让他心潮澎湃。

  不,现在老院长一个人回去也忙不过来。

  他也要跟着回去。

  将这次农科院的盛事,举办好。

  怀着激动的心,高玉峰找到正在查看咩咩蒿生产情况的老院长,还没靠近就大声喊着。

  老院长皱眉,然后听完后脸上的褶子都能夹死蚊子。

  嗯

  这西北的蚊子比较大。

  于是,在得到消息后,老院长立马跑回去,拿起电话就给陶老打过去。

  不久后,关于杂交水稻亩产千斤的消息就在四九城的上层传播开。

  也是这一天,不少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他们的领导脸上的笑容变多了。

  就是一直头疼国内经济发展的陈老,女秘书也发现精神气格外的顺,不仅中午吃饭的时候多吃了一碗米饭,下午的时候还去了机械厂视察工作。

  这在以往可是恨不得将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的,哪有时间下去视察啊。

  可偏偏陈老就去了。

  在机械厂待了大半下午,傍晚的时候又在机械厂的领导陪同下去了制药厂,最后还去了隔壁的化工厂吃了饭。

  席间更是听那徐厂长说要搞什么研究什么药品的,让陈老分外开心。

  总而言之,今天之后,陈老的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远没有先前的那种苦恼。

  ......

  闽福市

  就在杨小涛等人为收获满满而高兴的时候,一群人正在紧张准备着。

  头顶上的圆月越来越亮,洒下的月华照亮山坡上观察的人。

  此刻,在他们的视野里,不远处的灯光下,一群人正做着最后的检查。

  “冉主任,再有半小时就完成工作了。”

  山坡的人群中,一名个头不高的青年上前汇报情况。

  闻言拿着望远镜的中冉父轻轻点头,并没有说话。

  该说的早就说了。

  该做的也早就做了。

  眼下一切都准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