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一十一章 基础研究,评院士?满心悲愤的许杰:我没看懂!(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感觉再进一步就能完成了。

  电磁力,广义上来说,包含的范围就太大了,比如,推力、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这些力看似和电磁力无关,实际上,全部都属于电磁力。

  电磁力描述的是分子、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当物体相互接触的时候,原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就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形成了包括推力、拉力、支持力等一系列的力。

  但是,有关电磁力的研究是在‘狭义方向’上,也就是普通人常规理解的方向,包括电场、磁场、静电力等等。

  王浩的研究还无法覆盖太大范围,他暂时只是针对导体通电状态,内部微观形态进行研究,以此对于磁场受力进行一种新的解释。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力;同时,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会产生电势。

  这是高中物理的电磁场力知识。

  现在大多数基础的解释,都是和电子的运动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参与反应的可不只是电子,因为相对原子核来说,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受力再大也不可能带动导体运动产生宏观的力学反应。

  导体受力的过程,肯定是原子核和参与的,其底层的基础依旧是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像是普通的推力一样,只有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如此明显的力。

  王浩的研究就是以导体内的微观形态,来解释电流磁场相互的作用。

  这一切还是以数学为基础。

  ……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王浩只是做了二十分钟的工作报告,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内容以及一些进展情况,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消息。

  其中也包括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主任研究员汪承林。

  汪承林看了全部的报告,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王浩的路走偏了。”

  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

  他很清楚王浩是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做的研究,那么所谓的新型几何,就肯定和实验直接相关。

  “交流重力实验,怎么能联系到解释电磁力呢?”汪承林完全想不通,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认为王浩还是把交流重力场,当成了磁场、电场直接相关的一种场。

  这样才能够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但是,以现有的基础物理学,去试着理解交流重力场显然是行不通的。

  汪承林之所以很有信心,还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有了进展,甚至可以用成果斐然来形容。

  他们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出了完善的数学模型,以交流重力场为标准,研究温度和材质的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分析出哪种材质更容易激发超导状态。

  更容易,也就是激发温度更高。

  这个研究的目标就是以数学分析,试着去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测’。

  他邀请了四个数学专家,专门做相关的数学工作,建立的数学模型非常完善。

  同时,工作成果也得到了244工厂研究员的认可。

  办公室里。

  汪承林就在和王强说着,“以我们现在的成果,就可以去申请新的项目了。”

  “我们是做超导机制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不过同样是做交流重力实验,我们的研究项目也会把数据共享给244工厂。”

  “相信也会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王强笑道,“你们的研究确实很有水平,我们参考你们的数据确实有帮助,我个人希望你们能继续下去。”

  继续下去,肯定要申请新的项目,否则就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王强客气的说着,心里还是感到很不解。

  他一直在基础科学中心这边,可却听说刘云利、阮伟平以及薛常三人,一起申请了项目转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不由琢磨着,“看来还是要回去一趟,一直在这里都不知道消息。”

  “刘云利在电话里说不清楚。”

  “西海大学那边研究什么湮灭、拓扑的超导,难道还能比分析研发高温超导材料更有意义吗?”

  ……

  西海大学,物理实验室。

  在上一次验证实验结束以后,实验室并没有准备新的实验,主要是因为王浩还要继续研究,以便确定下一步的实验方向。

  另外,他们需要等待新的设备。

  现在对于实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验证一些低温超导问题时,设备水平的精度明显已经不够了。

  上一次向乾生建议购买一套精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