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二百五十三章 原来他才是弦理论最大的叛徒!(2/4)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

  但是,详细实验报告内容非常复杂,显然也只有专业人员才会查看,普通人肯定是不关心的。

  保罗菲尔—琼斯看着资料内容,很快找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178—195GeV范围内存在数值信号波动。

  这是很小的一条实验结论。

  在详细报告实验中,类似的数值信号波动异常有十几条,很大概率都是误差导致的,甚至说,实验过程中管道被敲击造成的影响,都可能要高于检测到的信号波动。

  所以类似的结论放在实验详细报告中,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但联系到他们所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两者,恰好能对应上。

  保罗菲尔—琼斯深吸了一口气,所以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

  我一直很确定。

  王浩笑道,只不过是否能验证还很难说,数值异常波动,只有扩大到信任数值才有意义。

  但最少我们的研究可以发表出去。

  接下来他们开始一起对研究进行总结,但因为没有对湮灭理论进行正面的研究,也只有一些定义的基础而已,发表的内容是和衰变描述以及计算有关的部分。

  他们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了衰变描述以及计算部分的总结。

  王浩思考了一下,就把论文投给了《宇宙与微观世界》。

  《宇宙与微观世界》,是专业的量子物理期刊,物理类影响力排名前五更重要都是,他们和欧洲核子组织有合作。

  很多粒子对撞实验相关的成果,都会发表在《宇宙与微观世界》上。

  他们所做的研究,是针对衰变问题的新解析,以及结合杨—米尔斯方程所做出的计算,还得出了具体能量区间存在一个全新的粒子的结论,投给《宇宙与微观世界》正适合。

  ······

  《宇宙与微观世界》期刊,总部位于徳国汉堡市。

  杜德克—穆勒,是期刊的专业审稿编辑,他工作了有二十几年。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杜德克—穆勒第一个做的工作,就是扫一眼收到的投稿,找出那些感兴趣的投稿,并放进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这些就会是上午的工作。

  那些不感兴趣的投稿,则会被放置在另外一个文件夹,拖后时间再慢慢的看。

  杜德克—穆勒查看了邮箱的内容,马上就注意到一篇投稿,标题为《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

  解析衰变?

  未发现的新粒子?

  杜德克—穆勒看的有些好笑,他下意识就要稿件扔进了垃圾箱,甚至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这个投稿的标题实在太大了。

  对衰变进行解析,还稍微能够理解一些,但谈为发现的新粒子,是什么意思?

  通过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预测到的新粒子也是有的,其中包括希格斯粒子、中微子等。

  通过对衰变问题进行解析,去预测未发现的新粒子,听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类似的研究大部分都可以归在垃圾行列,根本不用多看就知道,看了也等于是浪费时间。

  杜德克—穆勒操作着把投稿放进垃圾箱,并回复了一封投稿未通过'的邮件,随后正打算关闭页面的时候,忽然注意到投稿人的名字。

  ang-Hao

  好像很熟悉······

  杜德克—穆勒皱了皱眉头,随后猛然瞪大了眼睛,马上从垃圾箱找出刚才的稿件。

  在确定上面的名字是王浩,并且对方标注是西海大学'后,杜德克—穆勒浑身都被冷汗浸湿了。

  王浩!

  菲尔兹获奖者、湮灭理论创造者,公认的世界第一数学家,他的投稿被自己拒绝了?

  杜德克—穆勒赶紧撤回了投稿未通过'的邮件,甚至中途还碰洒了手边的咖啡,确定撤回以后才长呼了一口气。

  主编雷萨尔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顿时走过来说道,杜德克,注意点,别打湿了键盘。

  好、好。

  杜德克—穆勒连续点了点头,马上拉住了雷萨尔,指着电脑屏幕道,看看这个!王浩,他的投稿!

  雷萨尔顿时看过去,是王浩的投稿?打开看看。

  杜德克—穆勒打开了文件,他们一起认真看了介绍内容,都不由感到无比惊讶。

  《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说的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对于衰变进行解析,其中引入了湮灭力的作用,介绍中只有一句湮灭力的维度更高。

  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在固定能量区间范围内存在新的粒子。

  这种研究实在太大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