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陈念结束了南方之行。

  这一次的行程对国家来说收获颇多,但对他自己嘛......倒也凑合。

  因为技术裂变效应的缘故,他的源点数量缓慢增长,目前已经积累了1.02个源点,如果遇到合适的技术,大可以先解析掉。

  不过,仅就现在来说,他所等待的关键突破点还没出现,而星火工作组也没有给出进一步的意见。

  所以,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学习,去进一步积累源点。

  硅材料进阶课程他才刚刚开始上,后续还有很大的空间,预计如果能够学完,他至少可以获得4点以上的源点。

  除此之外,他还打算慢慢启动有关舰船动力系统的学习,先利用业余时间去接触解除,给自己建立一个大致的概念。

  毕竟,这东西是制约我国航母和大型舰艇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被卡脖子的弱点。

  能得到解决的话,将会让海军迅速进入下饺子阶段。

  所以,回到西工大之后,陈念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去图书馆找资料,途中遇到李想还跟他聊了几句,但这小子似乎忙得很,匆匆忙忙地就走开了----估计是最近的UFo事件让战忽局工作量大增,他也不得不顶上去。

  到了图书馆,陈念找到了他需要的那些基本资料。

  《舰艇原理》《水面舰艇设计新技术》《舰艇动力装置原理》。

  初步翻开看了几眼后,陈念不由得感觉一阵头大。

  这玩意儿跟自己现在主要在搞的航天器设计还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光是柴油发电机,原理就跟航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短期内想要横跨过去,难度还是有点大。

  好在他也不急于一时,就当成是课外读物来看就好了。

  这么想着,陈念带着资料开始往回走,但还没走出学校,却突然被草坪上的活动吸引了视线。

  那是一个航模兴趣小组的聚会,一大片草坪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航模,大家都聚集在草地上,热热闹闹地交流、试飞。

  陈念好奇地走了过去,在人群中还发现了不少班里的熟人。

  而那些熟人也发现了他,其中一个叫于越的同学热情地跑了过来跟他打招呼,开口说道:

  “哎,陈念,你最近有空啦?听说之前你去参加官方组织的航展交流了,怎么样,好玩不?”

  这是情报处给陈念输出的统一口径,每一次他离开西工大,外面就必定有一次莫名其妙的交流,陈念只要顺着说就行了。

  “呃.....没啥意思,反正也就是过去看看,长长见识罢了。”

  “那也挺好的!哎,要不要来玩玩,我们这啥飞机都有,你给指点指点?”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陈念放眼看去,发现人还真没吹牛。

  从老式的螺旋桨飞机诸如初教六、蚊式、S4,到最新的F-16、F15、甚至b-2,这里简直就像是一个万国飞机展览,只不过是缩小版的。

  “这都能飞起来吗?”

  陈念好奇地问道。

  “这个嘛......大家都是冲着要飞起来去做的,但真正能不能飞就不一定了。”

  “反正那架b-2,已经优化了一年了,现在还是介于能飞和不能飞的叠加态。”

  “怎么说?”

  陈念疑惑地看向b-2,他感觉对方的气动设计还是有很强的功底的,一眼看去,整个机身虽然跟真正的b-2有所不同,但为了适应涡喷发动机的体积和推力,设计者自己对飞翼做了一些调整,展弦比更大、下弧线更锋利,飞起来应该不难才对。

  “害,还不是飞控的问题。”

  “你知道的,b-2的飞控很复杂,反正这玩意儿是不操控还好,能顺利飞起来,在空中你要是想转弯,那就直接一个跟头栽下来了。”

  “我们都没啥办法,只能一点点的测试,一点点优化,说不定哪天就把这东西试出来了。”

  听到这里,陈念不由得有些佩服。

  什么叫科研精神?

  自己的这些同学,那是真的把科研当成一种能满足自己的娱乐方式了。

  就跟钱学森那时候在宿舍造火箭一样,他们也是在教学楼的草坪上测飞控。

  如果时间足够,说不定他妈呢的成果就会一步步上升,直到造出真正的b-2飞控系统。

  这对于整个国家的飞控发展,绝对会有不小的助力。

  陈念真诚地看着于越,开口说道:

  “你们这是真挺牛逼的,要是做出来,记得跟陈教授报告一下,说不定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