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两百三十七章祭天到了七月,河北瘟疫更加恶化。

  邺城内有御医,稍稍遏制,邺城之外形势不容乐观。

  几场大战都是在邺城周边爆发,也是瘟疫的肇始之地。

  细作传回的消息,虽然冉闵派出御医救治百姓,但感染者众多,御医人手不足,药材也不够,连很多御医都感染身亡了。

  杨略从广宗传回消息,郡内感染者甚众,请求速速北上救援。

  邺城李跃管不了,但广宗必须救,此地是北乞活军的大本营,若遭受重创,不利于黑云军将来的发展。

  而且这次也是一个收取人心的机会。

  李跃遂下令黎阳的医营北上。

  河北早就一片混乱,华夏百姓南下,胡人北上襄国,大片土地沦为无人区。

  医营在徐成的黑云军护送下,畅通无阻。

  李跃原本下令让月姬回来,但她却医者仁心,回信坚持要北上主持大局。

  广宗也算黑云军半个地盘,在董闰、张温的默许下,杨略、张猪儿不断渗透,拉拢了一批人,已经形成一股势力。

  有人照料,李跃也就默许了。

  河北瘟疫如此严重,没有得力干将坐镇,难以成功。

  而李跃很快也没心思顾得上河北。

  天气越来越热,进入六月之后,只下了几场小雨,然后就是持续一个多月的干旱。

  兖州很多河流干涸,河床被晒的发裂。

  大野泽也消退了不少。

  屯田里的庄稼被烈日烤的发蔫,本该昂首挺胸的时节,却全都晒弯了腰。

  李跃与周牵巡视各地,烈日炎炎,屯田客和奴隶们从十几里外往田里面挑水,脸上和手脚都晒的脱皮了。

  但挑来的水,对一望无际的屯田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周牵挡着额头,望了望头顶的太阳,“今年只怕要歉收了。”

  兖州湖泊众多,虽然出现干旱,但能满足三分之一的田地用水,不过问题在于今年开垦的荒田有些多,摊子铺的太大,很多中、下等田也种上了。

  李跃心中一叹,今年一开年,河北尸山血海,而兖州稳如泰山,几场小战都是主动出击,将战火挡在兖州之外,为了创造了发展机遇,却没料到老天爷不给力。

  不过这也是常态,种田本就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去年风调雨顺,今年小旱,再正常不过。

  “离秋收不是还有一个月时间么?沉住气。”李跃既是在安慰周牵,也是安慰自己。

  “但愿苍天庇佑!”

  回到陈留,辛粲建议在城南筑坛,向老天爷祈雨。

  “武帝咸宁,二年春分,天下久旱,五月庚午,始祈雨於社稷山川,六月戊子,获澍雨!都督何不试试?”辛粲摇头晃脑道。

  他说的是司马炎咸宁二年发生的事。

  连续几年雍凉大旱,鲜卑秃发树机能反,声势浩大,连斩晋朝两员大将,天下震动,司马炎寝食难安。

  “天要下雨,自然会下,求它作甚?”李跃甩了甩手。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羯赵残酷暴虐,冉闵夺位,杀伐不曾间断,残暴犹有过之,此乃苍天示警,是以瘟疫、旱灾不断。”辛粲趁机给自己上起了课,

  李跃被扰的不胜其烦。

  常炜道:“求雨于天,古之常例也,都督不妨一试,事若不成,亦可安士民之心。”

  这意思差不多是死马当活马医。

  “那就试试看。”李跃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还没好好祭祭天。

  这年头也不能小看老天爷的威力。

  昆阳大战,光武帝不到两万人马对阵王莽四十万大军,老天爷抬手就是一个陨石降临,从而奠定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天下……

  历史有时候比还要怪诞。

  大热天,一切从简。

  垒土起坛,焚香沐浴,献上三牲,李跃拱手向天,坛下辛粲、常炜、周牵睁大眼睛看着,士卒们更是神情肃穆。

  李跃或许不相信怪力乱神之事,但士卒们却信以为真。

  谶纬之术在这个时代大行其道,便可知其深入人心。

  李跃对着晴空万里,烈日高悬,读完了辛粲的祭文,酹了一爵酒。

  祭文写的洋洋洒洒,辞藻华丽,辛粲在这方面的水平颇高,但李跃感觉都是些空话虚话,遂对着天上的烈日道:“天下纷乱至今,万民愁苦,若苍天有眼,可降下甘霖,解民之倒悬。”

  一场祭天也就草草收场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