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四百八十六章 忠血(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四百八十六章忠血李跃这边陷入僵持,西路王猛却长驱直入,连克雉县、叶县、堵阳、舞阴、西鄂、博望等城,兵锋直抵宛城之下。

  之所以能如此顺利,一方面是王猛用兵如神,麾下将士用命,另一方面则是桓温将大部分主力调往江淮,能战者,只有桓冲、朱序二人。

  但桓冲朱序又岂是王猛的对手?

  淯水一战,桓冲纠集六万大军以逸待劳,试图围歼梁军。

  王猛以刘牢之、诸葛侃为先锋,徐成为中军,直接平推过去,晋军摧枯拉朽,一败涂地。

  幸亏朱序骁勇,救回了桓冲,否则这一战南阳就丢了。

  晋军退守宛城,王猛安营扎寨,就地打造攻城器械。

  与此同时,汉中之战也拉开了序幕。

  秦军三路进军,司马勋挡住了苻雅,却挡不住姚苌与杨安。

  秦军一入汉中,各地羌氐纷纷响应,开城投降,秦军连下数城。

  司马勋杀伐无度,残忍暴戾,早已失去人心。

  苻坚算是这几十年来少有的仁君,投降者颇多,司马勋转身与杨安战,杨安固守不出,又与姚苌战,姚苌坚壁而守。

  司马勋空有数万大军而无可奈何,只能看着秦军一点一点蚕食汉中领土。

  “桓温集江东精锐于江淮,陛下暂且忍耐,臣先破南阳,再攻桓氏老巢荆襄,荆襄若克,江东大势已去!”

  李跃读着王猛送来的信,感觉脸上一阵发烫,出发时雄心壮志,要踏平江淮,一个月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

  人比人气死人。

  不过王猛说的不无道理,丢了南阳,桓温或许无所谓,他对北方土地本来就上心,但如果老巢荆襄没了,桓温就是丧家之犬。

  更严重的是,荆襄在江东上游,经营几年,可以重现当年“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局面。

  如今看来,江淮这一路反而不那么重要。

  西路才是黑虎掏心。

  这么一想,李跃心中舒畅了不少,安心在寿春城中等待着。

  桓温现在是顾东顾不了西。

  几天之后,也许是南阳的战报传入桓温耳中,晋军一反常态,开始攻打合肥。

  李跃照旧派出大军前去支援。

  当年诸葛恪二十万大军都攻不破三千人防守的合肥孤城,如今桓温十万人马又怎能破城?

  晋军一动,高云、张蚝、吕光三路人马杀至。

  高云、吕光袭扰为主,张蚝却率前锋军死士直接攻垒。

  虽然没有攻破营垒,但杀伤甚众,以至于晋军闻张蚝之名而色变。

  两边这么来回拉扯数日,宛城先一步传来捷报,“禀报陛下,王都督猛攻宛城,晋军自知不敌,朱序焚粮仓而退!宛城已落入我军之手!”

  桓温悉心经营宛城数年,城中贮积极多,没想到被朱序一把火烧了……

  不过这也是晋将的老传统。

  当年李农两万骑兵南下,褚裒望风而逃,陈逵也焚烧了合肥。

  “王景略乃偏师,尚能攻城略地,尔等皆乃国家精锐,岂可落于人后?传令,大军南下,随朕去会一会桓温!”

  “领命!”众将喜上眉梢。

  军中粮草还能支持一个月,以现在形势发展,只怕用不了一个月,就会分出胜负。

  荆襄老巢受到威胁,桓温在合肥肯定待不下去。

  所以李跃决定去拖住桓温,给王猛创造机会。

  寿春大军当即南下。

  城外田地里种下的菜蔬、豆菽长势喜人,过不上几日,就能食用。

  白日之下,黑云向南翻涌。

  越靠近战场,将士们越是亢奋,梁军闻战而喜已经成了传统,再艰苦的恶战都难不倒他们。

  如果不是李跃爱惜士卒,他们早就前仆后继的冲向晋军营垒。

  合肥东北面,高云早已立下大营,大军直接入驻其中。

  晋军大营早已没了之前的锐气,营垒前被染成黑红色,破碎的尸体无人收敛。

  虽然营中旌旗林立,士卒依旧精神抖擞,但难掩士气低落。

  之前被巨蟒吞入腹中的合肥城在一片晋军旌旗中露出一角,城楼上,一杆硕大的“梁”字大旗正迎风招展。

  而这杆大旗无疑是对晋军无情的嘲讽。

  咚、咚、咚……

  黑云大军刚一入营,晋军大营中便传来战鼓声。

  “莫非晋军将放手一搏?”高云望向南面。

  黑云军立足未稳,桓温此时决战,的确有几分胜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